|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玩牛 土家哭嫁 摆手舞 板凳龙 川江号子 本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5月27~29日举办首届重庆老字号暨非遗博览会期间,由国家级和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川江号子、车灯、玩牛、娇阿依、高杆狮舞、巴渝木偶、金桥吹打、铜梁龙舞等表演项目,以及极具地方特色的《太阳出来喜洋洋》、《赶秋》等传统民歌节目组成的42个精彩节目,将在每天的上午、下午免费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展演,让广大市民感受原汁原味的巴渝风情,乐享一场场视觉、听觉的盛宴,欣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这些原汁原味的巴渝风情,荟萃了重庆本土最精彩最具特色的非遗项目,强化了多元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了商贸与文化互动发展,为重庆增加新亮点、新特色和新魅力。各种难得一见的文化表演都有哪些特色呢?
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是重庆地区川江流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汉族民间歌唱形式。重庆和四川东部是川江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
号子头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不同,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危险性,根据摇橹扳桡的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
如船行下水或平水时,要唱“莫约号子”、“桡号子”、“二流摇橹号子”、“龙船号子”等,此类号子音调悠扬,节奏不快,适合扳桡的慢动作,也是船工在过滩、礁的紧张劳动后,得以体力精力上的劳逸调剂;闯滩时,唱“懒大桡号子”、“起复桡号子”、“鸡啄米号子”,此类号子音调雄壮激烈,具有强烈的劳动节奏特点,以适应闯滩的行船需要;船行上水拉纤时,要唱“大斑鸠号子”、“幺二三号子”、“抓抓号子”、“蔫泡泡号子”,此类号子一般旋律性强,拉纤时船工很累,为缓解紧张情绪、统一脚步和力点集中的需要而形成了音乐特点;过险滩时,要唱“绞船号子”、“交加号子”,此类号子以激烈、雄壮的音调为特点。
车灯
顾名思义,是能转的“灯”。土家人用彩纸和竹子扎成一个形似于轿子的大花灯,四周镂空。演出时一般由一个年轻漂亮的妹子在轿中领衔,随着音乐原地转动;花灯四周各一名演员,用土家摆手舞的步伐绕着中间的花灯转。
玩牛
玩牛起源于古代自然崇拜。在农耕文明时代,耕牛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显得尤其重要,于是通过农时节令和喜庆场面,表达人们对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的祈愿,玩牛民间舞蹈习俗就应运而生。玩牛一般需要七八个人配合,一人扮演手持道具的放牛大哥,另外两人在牛道具内扮演牛身,其他四人为锣鼓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