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41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理财的“黄金定律”?千万别被忽悠了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6-6 1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理财的“黄金定律”?千万别被忽悠了
无可厚非,投资理财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但是现实生活里,那些千篇一律的理财“黄金定律”害人匪浅,它们忽视了每个个体、每个家庭的具体需求,使投资者吃了不小的亏。我们从中筛选出了最为典型的10 条,希望给到大家切实的帮助,增强大众对金融理财的理性思考。
一、高风险匹配高收益
俗话说富贵险中求,风险越高,收益越大。那么,在现实的投资市场上,真是这样吗?事实上,伴随着对收益的追求,潜在的风险有可能加大;但单纯地放大风险并不一定能提高收益,尤其是在短期的投资行为中;我们追求的比较理想的投资模式是用较低的、可控的风险获得尽量多的收益。
总结:从长期趋势看,较高风险的投资品种对应较高的收益;但从短期的市场来看,“高风险”往往只体现出“风险”的一面,也就是说风险与收益是不一定成正比的。
二、家庭资产配置“4321法则”
所谓“4321 法则是我们常说的家庭收入配置法,将40%的收入用于房产和其他方面投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用于银行存款以备应急之需,最后10%用于保险。但这种资产配置法真的百试百灵吗?对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三四千元的月收入中仅仅只能花30%作为日常开支显然不够,单是房租这一项开支可能就占到收入的20%~40%。而这一阶段,要求其花10%的收入买保险就有些强人所难。实际上,“4321 法则是给了大家一个理财的指引和参考,以投资、消费、存款、保障来构建收放自如的收入分配方法。每个家庭在不同阶段,各项的比例应该是浮动的,生搬硬套不可取。
总结:在投资理财之前要把“家底”先摸清,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收入分配在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侧重。
三、股票投资“80定律”
80 定律”的投资理念符合大部分人伴随年龄变化而产生的心理变化。年轻时比较激进,寻求高收益的投资方式;而随着年龄增长,逐步转为稳健至上,不求高收益,但求安全、低风险。不过,在运用这一定律时,投资者往往容易陷入误区。一是把定律中的比例认定为“标准值”,死板地根据年龄来做股票投资,每年递减1%。二是一味迎合定律,不顾家庭实际情况,明明应该求稳的太过积极,明明有能力多投资一些在股市的,却又放不开手脚。三是忽视个人的心理状态,即便无法承受股市波动的压力,也要硬着头皮操作。
总结:是否要投资股市?投资股市的资产占比多少合适?对于这些问题每个家庭会有不同的答案。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找到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匹配的投资方式。
四、家庭保险“双十定律”
家庭保险“双十定律”是指:家庭保险的恰当额度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倍,保费支出的恰当比重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这条定律被普遍用于家庭理财建议中。
然而,很多家庭的实际感受却与之有很大差距。年收入较低的家庭觉得,要解决衣食住行已经不易,何来资金投保?而资产积累达到一定“厚度”的家庭又觉得,已经能够抵御各种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似乎保险的必要性不大。
总结:何时买保险,买多少保险要和家庭不同阶段、收入情况、实际需求等匹配。
五、黄金抗通胀
直以来,我们都被“黄金抗通胀”的概念所包围,但真正要实现,需要黄金价格在通胀环境下上涨,且幅度能抵过物价的上涨。实际上,从长期来看,黄金是一种回报率非常低的资产。根据瑞信的研究,1900~2011年期间,剔除通胀因素后黄金年均回报率只有1%,而同期全球股市的回报率为5.4%、债券为1.7%、房产为1.3%。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黄金已经与美元脱钩。也就是说,黄金已成为一种商品,真正的定价基准是美元。
总结:“黄金”早就脱离了货币属性,变成一种大众商品,并不是什么有效的抗通胀手段。
六、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一筐子鸡蛋,把它们放在不同的地方,万一你不小心打碎其中一篮,你至少不会全部都损失”。鸡蛋和篮子,这个投资界最著名的比喻来源于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马克维茨。推及至投资领域,即不要将全部资金投放在同一个项目上,而是要投放到不同的领域,这样的话,即使某一项目失败,其他项目还可能盈利,从而降低完全破产的风险。
但在实际投资配置的过程中,真把资产“切”得粉碎,投入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产品里面,也未必是件好事。要知道,“篮子”并非越多越好,盲目进入不熟悉的投资市场只能增加风险,而在“蛋”即资金量很少的前提下“为配置而配置”也没有必要。
总结:作为投资者,首先要看市场是否有这么多适合的“篮子”,其次考虑有多少“蛋”,最大程度地把“蛋”放进正确的“篮子”里。
七、不负债是傻瓜
大量金融借贷工具和产品的出现,使得“负债投资”及“负债消费”在现代人生活中出现的频率逐渐升高。可以说,“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以及“用别人的钱来赚钱,借鸡生蛋”,是负债的最核心的魅力。但如果没有算清实际借款成本就糊涂借款、因为想要“一步到位”而承担超出承受能力的还款压力,未免得不偿失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贷是相关机构撬动消费市场的一个杠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否贷款还是要考虑自身的实际需求与资产状况。
在申请各类贷款前,应谨慎衡量自身有无实际的借款必要及还款能力,看看借款的风险及成本是否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自己手中因此“省下”的钱是不是有更高效益的去处。
总结:“不负债是傻瓜”,是不少“负债生活族”所推崇的一种理念,意即没有负债、不去贷款就等同于没利用好银行杠杆的“傻瓜”。但在实际生活中,盲目的负债只会对家庭经济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八、股市年收益率可达到12%
所谓的“ 股市投资收益率在12% ”是从一个中长期阶段来看的。例如,2006 年上轮牛市启动前上证指数约1000 点,到目前按2400 点计算,8 年间大盘指数上涨了1.4倍,年复合增长率为11.56%。这不等同于在这期间投资股市就可以至少获得11.56%的收益,因为短期的投资行为受市场波动的影响非常大,而手头投资股市的资金还要在一定期限内退出,因此很可能得不偿失。
总结:股市的收益率是指一个长周期内的“年化收益率”,把它作为短期的理财目标则会错配。
微信扫一扫,关更多精彩文章
原文来自新国都:http://www.xinguodu.com/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2
发表于 2016-6-10 16:32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查看全部内容 登录 | 入驻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