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247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气象人 崇州气象观测站搬了两次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7-14 19: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本帖最后由 zlhzlhcq 于 2016-7-14 19:52 编辑

追逐风和阳光 崇州气象观测站搬了两次
追逐风和阳光崇州气象观测站搬了两次

http://news.sina.com.cn/s/2011-03-23/111122166085.shtml

  崇州市惟一的“国家一般自动站”气象观测站的搬迁线路图是一条曲线,2009年1月1日,在春风村新址,当人们为新的观测站落成欢呼时,专家但尚铭脸上的表情尤为严肃。

  在但尚铭的研究里,成都的“热岛效应”区不断扩张。崇州市气象局局长助理苏永亮表示,城市热岛效应已经影响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四川省气象局观测和网络处罗泳平处长表示,目前四川省有156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有些已经搬迁了,有的观测环境已经被破坏。

  一个观测员的纠结 大风变小 风速该写几级?

  崇州“国家一般自动站”的新址坐落在崇州市春风村,那是一片灿烂的油菜花田,仿佛一个世外桃源,平时只有一名观测员。比起原址,观测员王晓霜连说满意,“比原来的好多了,还有带厕所的套间!”不光是这些,新的观测站还添加了土壤水分观测仪,观测员不必再用简陋的仪器掘地三尺来取样。

  王晓霜是该站的一名观测员,干了16年的气象工作,最近7年,她一直在担忧一件事情:我身边的气象数据究竟还能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王晓霜的担忧并非没有来由,这个观测站在2009年之前一直在永安东路,靠近市区。上个世纪90年代,那里也是一片绿油油的菜地,没有什么人烟。每隔一天,王晓霜就要在这里记录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风量等。然后,她要把数据汇总传到成都市气象局、四川省气象局以及中国气象局等。这些数据将成为构建庞大历史分析数据中的沧海一粟。

  2003年后,永安东路的高楼多了起来,有时候大风还没吹到观测站就变小了,“到底风速该写几级呢?”周围的人烟密集起来,到了傍晚袅袅炊烟更让王晓霜感到不安,“人烟这么密集地散发热量,对观测站的数据会不会产生影响?”

  王晓霜的担心来源于热岛效应,但尚铭是四川省气象局的一位资深专家,《成都市城市“热岛”效应的遥感研究》就出自他之手。这份报告称,成都城区内外的温差最高达到8℃以上,城市比郊区温度偏高,形成了“热岛效应”。成都的“热岛”呈环状分布,在全国都比较少见。2000年,热岛效应主要集中在城东。2005年,高温区演变成一个环状,主要集中在二环与三环之间的区域。同时,成都市热岛已经逐渐向外扩张。到了2010年,三环外的有些区域,如龙泉、双流、郫县等卫星城的热岛已逐渐与市区的高温区相连。

  崇州市气象局局长助理苏永亮表示,崇州市区同样不可避免“热岛”。2003年后,崇州的这个观测站就置身在楼房中,由于人流活动性增大,热岛就开始显现。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新站开始采集数据,他们与一年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旧站的温度居然比新站高了1℃。不过,“热岛效应发生区毕竟只是少数。”

  由于热岛效应,代表成都温度的温江站也从光华大道搬迁到了更远的地方。

  一个观测站的无奈 二度搬迁后仍面临尴尬

  昨日上午,在崇州气象观测站的办公室,崇州市气象局测报科科长范文杰说,根据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标准,如果观测站周围有栋5米高的楼房,那观测站与它之间要留够40~50米的间隔。“旧站在日出日落的时候根本看不到太阳,我们根本不敢说有没有日照。”不光是这样,旧站地上的下垫物也影响了土壤的湿度测量。

  热岛效应、周围观测环境受损……种种原因,观测站只好搬家。崇州市气象局局长李舜华表示,观测站的搬迁其实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最重要的工作是在审批。其实,1959年,崇州市还叫崇庆县的时候,第一个一般自动观测站建在春风村附近,1979年搬迁到了永安东路,这次的搬迁是第二次。200多万,是这次新址建设所需要的费用,还不包括仪器和各种各样的设备。

  新址终于建成,这仍然会有一个弊端,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观测站的建立最重要的一点是,相同地点在不同时段的测量值一定要能进行比较。“地址变了,哪天要比较30年前后的数据,都很难办,因为测量的地址不一致啊!”

  如何解决

  加大把气象规划

  融入地方规划的力度

  成都商报:目前,四川省自动站的建设以及运行情况怎样?

  罗泳平:目前,四川省有156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这里面还有基准站、基本站以及一般站的区别。区域观测站的数量为2032个,比去年有所增加。国家一般站由于受到周围建筑物和热岛效应的影响,观测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比如我省的一个站,完全看不到周围的日出,最后只有搬迁。

  成都商报:有多少观测站由于环境的原因被搬迁?

  罗泳平:由于自动站附近的环境一变再变,目前还是很难确定确切的搬迁情况,而且中国气象局对于观测站的搬迁要求十分严格。评分较高的观测站一般很难获得批准搬迁,观测站的搬迁会给数据的连续性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有些观测站虽然因为环境的破坏而申请搬迁,但是仍然未获得批准。

  成都商报:用什么手段才能改变观测站被迫搬迁的命运?

  罗泳平:省zf十分重视观测站周边的观测安全问题。今年,我们要大幅度推进气象规划融入地方城建规划的力度,气象数据的准确采集是一个利在千秋的工程,我们的子孙以后研究我们这个时代的气候,都要用我们采集的数据。

  相关链接

  多地气象局观测站搬迁

  根据中国气象局提供的资料,山东省气象局有123个观测站,近两年有25个被迫搬迁;辽宁省61个气象观测站中,搬迁的有47个,近3年有7个站从城里搬到了郊区……全国2411个地面观测站中,观测场迁移过的观测站有1445个,占全国地面观测站总数59.9%。在已迁移的观测站中,有的观测站甚至迁移10次以上。 成都商报记者 黄克 魏晖 摄影记者 钟劼霓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2
发表于 2016-7-15 23:28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查看全部内容 登录 | 入驻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