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5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白鹤梁拓片上的人找到了 唐朝涪州刺史郑令珪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8-4 1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白鹤梁题刻拓片《申状题记》。记者 杨晨 摄  
  关于白鹤梁题刻,有件鲜为人知的悬疑奇事:在众多题刻拓片中,北宋年间的《申状题记》记载,白鹤梁题刻曾在唐朝广德元年的枯水期露出水面,并提到唐朝的郑令珪曾在涪州(今涪陵)出任刺史一职。蹊跷的是,历代史学家翻阅文献,却并未发现关于此人的相关记载。
  在此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三峡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三峡文化研究所所长刘兴亮通过大量的史料考证,证实唐朝涪州刺史郑令珪确有其人。
  郑令珪究竟是何许人?题刻拓片又对考证历史起到怎样的作用?带着疑问,记者于近日前往三峡博物馆一探究竟。
  重庆也有珍稀拓片
  拓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指将碑文石刻上的文字、图案使用宣纸和墨汁拓下来的纸片。许多古代诗人的优秀名篇、诗作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流传下来。
  在此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刘兴亮和同事们通过梳理、考证发现,三峡博物馆现藏拓片,所属年代主要集中在1963-1964年,此外还有部分拓片属于民国初期著名收藏家徐乃昌的藏品。这部分拓片均钤印“随公收藏蜀中金石”,而从近代学者缪荃孙的《艺风老人日记》记载来看,它们很可能是白鹤梁最早传拓者姚觐元之旧藏。
  这些重磅的“宝贝”是如何辗转到三峡博物馆的?据刘兴亮推测,动荡年代,姚家后人为保生计,不得不将姚觐元的拓片售卖,“民国时期,拓片收藏很流行,因此姚家的拓片应该很快被当时识货的行家收藏。抗日战争爆发后,这些‘宝贝’流入战时首都重庆。解放后,才被西南博物院(今三峡博物馆)收藏。”
  拓片也是一种重要史料
  在三峡博物馆,记者见到《申状题记》拓片的真容,上面清晰地记录着年份以及刺史郑令珪的名号:“据左都押衙谢昌瑜等状申:大江中心石梁上,上有古记及水标,有所镌石鱼两枚……即年丰稔,时刺史、州团练使郑令珪记。自唐广德元年甲辰岁至开宝四年岁次辛……”
  郑令珪的前任及后任的涪州刺史均有文献记载,但何故只有他仅在碑记上昙花一现?
  刘兴亮介绍,爱好收藏拓片的姚觐元为了考证此拓片上记录的郑令珪,曾整理出上百份题刻,收录在《涪州石鱼文字所见录》中,但他始终没有在其他地方发现提及“唐朝广德元年涪州刺史郑令珪”的只言片语。
  刘兴亮在隋唐时期的郑溥墓志资料中了解到,该墓主的曾祖父曾当过涪州刺史,而从墓主的生卒年月倒推,发现其曾祖父就任涪州刺史的时间包含了拓片上所记载的“广德元年”。再从墓主的姓氏来看,其曾祖父就是郑令珪。
  “时至今日,拓片已经远远超出了它原有的传播价值。”刘兴亮说,学术界过去往往戏称“拓片”是“黑老虎”,并不重视研究。“事实上,拓片除了具有文物、艺术价值外,也是重要史料,一些不受重视的拓片文字其实往往有着考史、补史的作用。”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