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6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周末爸比去哪儿?带上孩子去河鱼吧!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8-8 0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城口县河鱼乡,亲子家庭在小溪中戏水。 本组图片由记者 邹飞 摄
  游客参观农耕文化演示
  民俗文艺巡街表演
  摸鱼、捉泥鳅、掰包谷……上周末,我市9组亲子家庭在周末君的带领下前往城口县河鱼乡,入驻当地农家,与村民结对并同吃同住同劳动,上演了一部现实版的“爸爸去哪儿”。
  本次由重庆商报旗下重庆周末去哪儿联合城口县河鱼乡zf共同主办的“爸比,我们去河鱼吧”活动,也是城口县河鱼乡第二届农耕文化旅游节的其中一项重头戏活动。
  9组城乡家庭亲情牵手
  8月5日傍晚,9组亲子家庭抵达河鱼。
  当你在主城的热浪里用空调降温至28度,这里的早晚,只有22度。这个地属重庆最北端的清凉之地,有清澈见底的河流,河畔绿柳成荫,来到这里,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寻小桥流水人家、品农耕民俗文化、吃生态山地鸡宴、住宁静乡村别墅,还有当地人最纯粹的热情欢迎着大家。
  “非常幸运能参加这次活动,可以让孩子亲近大自然,体验不同的生活。”结对茶话会上,来自主城的王霞牵着儿子第一个上场自我介绍,稍显拘束。
  见状,接待他们的壹家亲大巴山森林人家当家人毛永贵站起来,乐呵呵地说:“这两天安心住我家!”
  与拘束的王霞一家不同,今年8岁的刘晋宇则格外活泼,第一次与结对农家合影,就比起了剪刀手卖萌。
  孩子们嬉戏追逐,大人们拉拉家常聊着天,9组亲子家庭逐渐熟络起来。
  “爸比,我们去河鱼吧!”三天两晚的农耕体验之旅正式启动。
  农耕文化唤起儿时记忆
  河鱼人民世代繁衍在大巴山,通过自己辛勤的双手耕耘这片土地,造就了厚重而独特的农耕文化。
  纺车、风箱、铁耙、犁车等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农耕工具,都搬进了当地的农耕博物馆。
  “一走进去,仿佛穿越了时空。”7号家庭的爸爸杨选泽说,博物馆内根据不同时代不同场景,设置有声光电效果,从钻木取火、茹毛饮血的远古时期,再进入到刀耕火种的传统农业时期,最后回到近现代的农耕文化传承时期,非常身临其境。
  这一切都让来自主城的孩子们觉得格外新奇。
  而对于有些也是从农村打拼出来的家长感叹最多的则是,来到这里,一物一景都在勾起儿时被遗忘的时光,满满都是童年。
  在农耕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以“祭祀、艰辛、传承、向往”为主线的农耕祭祀,以及踩高跷、车车灯等民俗文艺表演,无一不向四方游客展示着河鱼厚重的农耕文化。
  摸鱼捉泥鳅玩嗨了
  摸鱼捉泥鳅,9组亲子家庭玩嗨了。
  “这里好多鱼呀,爸爸你要加油哟,我们晚上烤鱼吃。”5号家庭的小朋友林子桁一边为爸爸打气,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河水,小心翼翼地伸出双手去捧,不一会小桶里就游曳着十几条小鱼。
  记者看到,9组亲子家庭分别带来了水桶、渔网等工具,只要得空,就挽起裤脚下河摸鱼。
  而到玉米地里掰玉米撒欢,也是大家所期待的。10岁的杨淇翔小朋友一个跨步串到地里,一手扶着禾秆,一手握着玉米棒子,轻轻往下一使劲就掰下来了,“我从书上看的,要选玉米须变干但外衣还是青色的玉米。”
  当地村民举起大拇指:“这孩子说得对,这样选的玉米又嫩又好吃。”
  昨天,带着河鱼乡的荣誉村民证,9个来自城里的亲子家庭与当地结对家庭依依惜别,纷纷说“一定常回家看看”。商报记者 杜瑜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