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13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三个“三年计划”兜底抗风险 南川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8-11 1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2015年,南川区实现20个贫困村销号,6543户贫困户、21739名贫困人口越线,分别占贫困户、贫困人口总数的51.1%、51.2%。
  但南川区不敢有丝毫放松:脱贫难,但更难的是如何防止返贫。
  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现全区脱贫摘帽目标,南川区委、区zf将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去年,在启动脱贫攻坚的同时,三个“三年计划”逐步酝酿成熟。该区决定,通过实施“三年稳收计划”、“三年救助计划”、“三年帮扶计划”,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帮助贫困户应对各类返贫风险。
  五大救助机制防范返贫风险
  从医院结了账出来,南川区南城街道半溪河村村民周洪方终于松了一口气。
  上个月,由于结石和阑尾炎问题,他在医院住了一个月。出院时,医院按照新农合、大病医保的报销比例,直接为他减免医药费5000多元,周洪方只付了2500元。当然对于贫困的家庭而言,2500元并非小数目。村“第一****”王世平专门打电话给他:“记得带上****和病历材料,到保险公司报销自费部分,就你的费用,还可以再报销20%。”
  梳理现有的医疗险种,通过保险叠加,减少疾病对一个家庭的冲击,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制度创新,但对老百姓来说,实惠是实实在在的。
  该区扶贫办为建卡贫困户连续3年购买新农合医保和扶贫医疗救助保险,保险期间,贫困户住院和特殊疾病中的重大疾病门诊产生的医疗费用,按照新农合医保、大病医疗保险基金规定报销后,自付费用超过100元部分,由扶贫医疗救助保险进行救助。“如果自费部分在20万元以上,可按70%的比例报销,这对于重疾家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保障,至少好好的家庭不会突然垮掉。”王世平说,此外,所有保险报销后,自费部分超过3万元的,还将一次性给予最高不超过1万元的救助金。
  周洪方说,有了这样的政策,脱贫的劲头都要足一些,“不然家里有个病人拖着,完全没希望翻身。”
  出台这样的“兜底”政策并非源于一时灵感。在脱贫攻坚启动时,南川区扶贫办对全区建卡贫困户进行了摸底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多数农户致贫的原因是因灾、因病、因学。“脱贫以后,他们同样可能会因灾、因病、因学返贫。”该区扶贫办负责人认为,必须提高贫困户的抗风险能力,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因灾、因病、因学返贫的怪圈,“三年救助计划”由此出台。
  除了医疗救助帮助应对疾病的冲击,该区还分别建立了兜底救助机制、困难救助机制和灾害救助机制和教育救助机制,给予实打实的资金支持和保险保障。
  据统计,该区医疗救助惠及城乡困难群众46835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676.5万元;资助困难学生6万余名、资助金额4800余万元;发放灾害救济资金260余万元。
  稳收计划防急功近利“输血式”扶贫
  做好对抗风险的同时,实现根本脱贫最终要靠产业。如何避免为实现短期目标,搞一些不切实际的“短平快”项目,以急功近利“输血式”的扶贫,来解决眼前的问题?南川区的对策是连续跟踪监测,实施“三年稳收计划”。
  河图镇长坪村正在积极筹备即将举行的猕猴桃采摘节和品果季活动,当地村民也积极筹备,除了到园里务工接待城里来的客人,这一波采摘节也将让周边的农家乐赚得乐开怀,这个甜头,在去年首届采摘节上他们就已经尝到。
  作为靠种植传统作物为生的当地村民,基本上都对长坪村的变化表示惊叹。仅仅两三年时间,他们引进了农业企业,组建畔园猕猴桃股份合作社,从各家手里流转土地,居然这么快就培育出了一个全新的猕猴桃产业,并成为本地的支柱产业,全村有112人成为社员。
  每个贫困村培育一个能长远致富的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是南川区稳收计划“贫困村支柱产业培育行动”的内容之一,该行动还有具体的要求,比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带动贫困户脱贫,鼓励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参与经营等;此外,包括脱贫户特色产业发展行动、脱贫户产业配股分红行动、脱贫户培训就业创业行动、金融扶贫机制创新行动等等,连续3年为脱贫户发展特色产业送种苗、送技术、送信息、送市场、送岗位,为脱贫户开展技能培训,对脱贫村、脱贫户实施“保姆式”金融扶贫跟踪服务,加大金融扶持倾斜力度。
  “双包”机制确保脱贫不脱钩
  今年夏天,雨水密集,但南川区白沙镇千里村的村民却再也不担心黎香溪涨水的问题。
  黎香溪贯穿千里村全村,村民的土地与房子被溪流切割,“去干农活就要穿过黎香溪,涨水季节,最怕娃涉水经过了。”当地村民说。不过,今年这个担忧解除了,年初,在村扶贫工作队的协调下,村里三座便民桥启动建设,如今已经投用。
  同时,该村利用国土整治项目,对“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通村公里进行了油化改造。该村“第一****”唐春建介绍,交通不便的问题得到解决,原本无人问津的土地,今年已有业主入驻,并流转了200亩土地准备发展农业产业。
  “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当地村干部说,千里村在去年底已经实现整村脱贫,当时,村民中有一种声音,担心脱贫后就无人问津,发展会受限。但看到今年的形势,大家放心了,“扶贫工作队没有撤村,对口帮扶贫困户的干部,也没有撤户。”
  这并非特例,根据南川区“三年帮扶计划”要求,脱贫后,连续3年深入开展工作队包村、干部包户“双包”结对帮扶不脱钩行动,该区每年协调有关单位整合政策和资金,推进项目建设,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落实结对帮扶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扩大脱贫成果。
  为确保三个“三年计划”落到实处,该区实施最严厉的考核,对脱贫工作不力、任务未完成的,建立****谈****责任制,对“第一****”没有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的及时调整。
  文/张亚飞 赵伟平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