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新华社、zy电视台、《科技日报》、中新社等8家zy媒专题采访重庆大学蒋兴良教授 [打印本页]

作者: pushuzone    时间: 2016-12-1 14:11
标题: 新华社、zy电视台、《科技日报》、中新社等8家zy媒专题采访重庆大学蒋兴良教授
11月16-17日,国家科技部组织新华社、zy电视台、《科技日报》、中新社、《中国科学报》、人民网、新华网、科技文献出版社的记者云集我校,专题采访“最美野外科技工作者”蒋兴良教授的优秀事迹。
蒋兴良教授工作30余年来,一直从事极端恶劣环境电网外绝缘、覆冰与防冰减灾研究。完成了西电东送、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特高压等重大项目50余项,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为我国科研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整个采访活动分为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座谈会、集中采访、个别采访、野外试验基地实地采访等环节。
16日上午,科技部同志和媒体记者在电气学院副院长李剑的带领介绍下实地参观了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了解了电气学院和实验室的创业历程,以及老一辈科学家的付出和现在的发展状况。


随后,科技部同志和媒体记者参加了在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会议室召开的座谈会。座谈会由校党委cw、宣传部部长胡学斌主持。
校党委副****、纪委****陶举虎代表学校对科技部和媒体记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并介绍了我校的历史沿革和科技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高电压团队和蒋兴良教授的事迹。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科研平台处调研员张彦雪介绍了这次活动的背景,她表示“最美野外科技工作者”宣传活动是今年科技部“最美科技人员”宣传计划之一,是为了展示长期默默奉献在艰苦地区的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
电气学院党委****周林介绍了学院的历史发展、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科研团队建设等情况。

接下来是集体采访和分别采访环节,现场邀请了与蒋兴良教授一起共事,熟悉其基本情况的学院教师、团队成员、学生代表、业界代表等10余人。

蒋兴良教授在发言中表示,今天科技部同志和这么多媒体记者千里迢迢来到重大,我感到高兴和荣幸,我们团队传承了顾乐观教授、孙才新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勤奋和务实精神,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他谦虚地表示,全国有千千万万同样的科技工作者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进行科技探索,我只是向他们学习,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然后他按照时间顺序,向在座媒体记者介绍了自己的科研之路和心路历程。
与会的师生代表、业界代表相继发言,讲述了他们与蒋兴良教授一起在野外进行科学试验时的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以及平时在生活工作中的种种细节,以及由此从蒋兴良身上感受到的人格魅力和奉献精神。
为了深入了解蒋兴良教授野外试验基地的情况,媒体记者们和科技部同志到湖南怀化重庆大学雪峰山自然覆冰试验基地实地采访。
此时的试验基地大雾弥漫,但这并没能阻碍记者们的采访,蒋兴良教授在试验基地现场向记者们介绍试验基地的相关情况以及试验工作内容。


户外采访结束后,记者们做了简单调整便开始了座谈会。在座谈会上,蒋兴良教授向记者们详细介绍了试验基地建设历程和近年来取得的科研成果,并回答了记者们的采访提问。

覆冰研究是极具挑战性的难题,国内外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模拟试验与自然覆冰有较大差异。蒋兴良教授研究团队调查分析了我国覆冰的特点,于2008年选择最具覆冰多样性的湖南怀化雪峰山建立了自然覆冰研究基地。利用基地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课题、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科研项目,系统研究了国内外研究和探索的各种除冰和防冰方法。通过野外试验基地持续不断的研究,团队在大气结构物覆冰领域取得了多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创新成果,其代表性成果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蒋兴良教授,2014、2015年连续两年入选央视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作者: pushuzone    时间: 2016-12-2 16:33
冰天雪地大道直行

——记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蒋兴良教授团队

  新华网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 何中然) 湖南雪峰山坪山塘,海拔1500米,浓雾弥漫。55岁的蒋兴良亲自爬上电气特高压试验塔,转过头对身后的同事和学生说,“雾大湿滑,你们小心脚下”。

  蒋兴良是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他和他的团队长期从事输变电工程恶劣环境电气外绝缘研究,在覆冰绝缘子电气外绝缘与工程应用和输电线路覆冰灾害防御与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们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我国南方各省的输电电网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和冰天雪地打交道

  2008年冬天,一场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席卷南方,贵州、湖南、江西等地遭遇罕见冻雨,13个省级电网遭受严重影响,共造成全国169个县停电,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电网防冰减灾问题迅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预防覆冰再次引发大面积停电,在此领域研究多年的蒋兴良带领团队亲自开石挖方、砌砖架线,在海拔1500米的湖南雪峰山建成了“独具特色、不可替代”的自然覆冰试验基地。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的3月为覆冰季节,年降水量超过1800毫米,雷暴日超过80天,阴雨雾霾天气超200天,是研究自然覆冰规律和防护方法的理想场所。

  然而恶劣的天气虽然造就了绝佳的试验环境,却对研究人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冬季超过每秒35米的风速里,人都无法站稳,动过手术的蒋兴良经常需要学生搀扶才能进行试验操作。而浓雾弥漫的时候,能见度不足五米,身旁不远就是悬崖,湿滑的地面让实验团队更要倍加小心。

  创建基地的艰辛浓缩在蒋兴良保存的一张大家都穿着解放鞋劳保服、浑身沾满稀泥的老照片里。蒋兴良和他的团队,就是从一间泥泞的活动板房开始,在冰天雪地里,探寻着电网覆冰的的物理规律。

  电流融冰让电网更安全

  八年来,蒋兴良每年至少有三个月亲自去基地现场进行科学研究,在基地度过了其中的六个春节。蒋兴良说,每年最寒冷、气候最为恶劣的那几个月,正是进行试验所需要的最佳气象条件出现的时候。“我这件防寒服,穿了好几年,身上暖和才能好好干活。”蒋兴良指着自己身上那件黑色的大衣说。

  在野外的坚守换来了成果。通过多年的研究,蒋兴良和他的团队在覆冰绝缘子电气外绝缘与工程应用、输电线路覆冰灾害防御与工程应用两个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研究成果应用于“西电东送”重点工程和南方电网中,大大提高了电网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尤其是在应对电网覆冰灾害防御方面,蒋兴良和他的团队通过多年的研究,揭示了超特高压分裂导线覆冰融冰的规律,建立了电流融冰的物理数学模型,提出了分裂导线电流转移智能融冰防冰方法,取得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电流融冰,就是通过计算,让通过电线的电流电压处在合适的范围内,既能够产生足够的热量融掉冰雪,又不至于让电流过大烧断导线。”蒋兴良解释说。

  以理论计算方法指导研制的直流融冰装置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得到大规模推广,成功实施了数百次直流融冰,有效防止了输电线路倒塔、断线等事故的发生。

  后面的路还很长

  蒋兴良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可。他主持完成的“恶劣环境中电气外绝缘放电特性及其在电网中的工程应用”获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以第二完成人参加的“电网大范围冰冻灾害预防与治理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项目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蒋兴良说,荣誉不能代表一切,在覆冰研究方面,他只是迈出了一小步,后面的路还很长。“野外的观测和研究,是为了揭示规律,我们在恶劣环境下进行试验,最终目的是建立动态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可以模拟计算野外自然覆冰的各种状况,得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摆脱人工模拟的艰辛和野外恶劣环境的束缚。这也是我们下一阶段的研究目标。”

  重庆大学距离湖南雪峰山试验基地有700多公里的路程,为了方便往返,蒋兴良自费购买了一辆小轿车。这辆车买了七年多,至今行车只有10万公里。

  其中8万公里是蒋兴良往返学校和试验基地之间。

作者: 白云之后的阳光    时间: 2016-12-3 23:17
这么优秀的人才为什么没有评为院士
作者: lvc    时间: 2016-12-3 23:21
重庆大学在国内没有话语权,今年长江特聘也是光头
作者: 浴火重生    时间: 2016-12-4 00:45
白云之后的阳光 发表于 2016-12-3 23:17
这么优秀的人才为什么没有评为院士

你也知道我们国家是‘’评‘’院士,但‘’评‘’的人是已经当上院士的人,说好听是专家,说直白些是院士圈子,你要想评上,就要先低头,,哪天评上了,你对别人也如法炮制。。。
作者: 20065362    时间: 2016-12-4 01:05

作者: zhugege    时间: 2016-12-4 05:42
为蒋教授点赞!!!
作者: zdd68    时间: 2016-12-4 13:08

作者: 坪上人    时间: 2016-12-4 13:25
白云之后的阳光 发表于 2016-12-3 23:17
这么优秀的人才为什么没有评为院士

个人实力是一个原因。另外非常关键的因素:山头主义。
作者: star    时间: 2016-12-4 13:40
科技高地重庆
作者: Nevermore    时间: 2016-12-4 14:13
白云之后的阳光 发表于 2016-12-3 23:17
这么优秀的人才为什么没有评为院士

我应该比较有发言权。。。他学术方面,工程院院士的资格肯定是早就有了,关键是,他为人比较有问题,娶了自己的研究生,去国外出差玩儿得很开放这些问题都让很多学派专家很不耻,所以,他一直都在院士投票中得不到足够票数
作者: sz2016    时间: 2016-12-4 14:21
只要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贡献,应该敬仰,挂个头衔不干好事,那不叫人才
作者: sz2016    时间: 2016-12-4 14:22
为重庆大学点赞!为蒋教授点!
作者: sz2016    时间: 2016-12-4 14:22
为重庆大学点赞!为蒋教授点!
作者: sz2016    时间: 2016-12-4 14:22
为重庆大学点赞!为蒋教授点!
作者: sz2016    时间: 2016-12-4 14:23
为重庆大学点赞!为蒋教授点!
作者: sz2016    时间: 2016-12-4 14:23
为重庆大学点赞!为蒋教授点!
作者: yonlay    时间: 2016-12-4 16:52
Nevermore 发表于 2016-12-4 14:13
我应该比较有发言权。。。他学术方面,工程院院士的资格肯定是早就有了,关键是,他为人比较有问题,娶了 ...

真的还是假的?
作者: 白云之后的阳光    时间: 2016-12-6 08:48
评院士与自己学生结婚有啥子关系嘛,鲁圣人的老婆也还是自己的学生呢.
作者: 白云之后的阳光    时间: 2016-12-6 08:57
院士投票评院士应改了,袁隆平也是评了几次都没评上,还是江总发了脾气才评上的。
作者: 白云之后的阳光    时间: 2016-12-6 08:59
5楼说得好,赞同
作者: 白云之后的阳光    时间: 2016-12-6 09:01
屠呦呦获诺奖,但没有评上院士就给中科院、工程院狠狠的两耳光。
作者: 白云之后的阳光    时间: 2016-12-6 09:02
蒋教授也是又一个“屠呦呦”
作者: cqlaohu    时间: 2016-12-6 09:18
{:8_217:}
作者: 长江村{原}    时间: 2016-12-6 09:20
有其所长,用其所长。
名誉地位利益,人之不同力之不同。
于家于国有用就好。
作者: rockcarvings    时间: 2016-12-6 11:33
11111111111111111111111
作者: 中国西瓜    时间: 2016-12-6 11:57

作者: 大洋    时间: 2016-12-6 22:48
重大说不上话
作者: SHISHIQS    时间: 2016-12-6 23:36
白云之后的阳光 发表于 2016-12-6 08:48
评院士与自己学生结婚有啥子关系嘛,鲁圣人的老婆也还是自己的学生呢.

太开放了这个为人师表上就那个了吧
作者: 吃荤的兔子    时间: 2016-12-7 08:33
以第二完成人获得一等奖,我想知道第一完成人是谁?
作者: 吃荤的兔子    时间: 2016-12-7 08:37
Nevermore 发表于 2016-12-4 14:13
我应该比较有发言权。。。他学术方面,工程院院士的资格肯定是早就有了,关键是,他为人比较有问题,娶了 ...

不管在哪里,为人师表,人品是最重要的。
作者: 寂寥无声    时间: 2016-12-7 09:13
Nevermore 发表于 2016-12-4 14:13
我应该比较有发言权。。。他学术方面,工程院院士的资格肯定是早就有了,关键是,他为人比较有问题,娶了 ...

看来你是知内情的,这样的人,说明人品很次嘛!
作者: ilkevin    时间: 2016-12-7 09:38
吃荤的兔子 发表于 2016-12-7 08:33
以第二完成人获得一等奖,我想知道第一完成人是谁?

国家电网的陆佳政
作者: Nevermore    时间: 2016-12-7 17:13
yonlay 发表于 2016-12-4 16:52
真的还是假的?

这种东西我乱说有意义么?姑且不说我大学同学到重大读研就是蒋的学生,就是我高中同学也有好几个在蒋手底下读研,甚至本科阶段的高中同学也有选他当导师的。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