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联发科技加码车用芯片市场 助力汽车产业智能化
[打印本页]
作者:
woda023
时间:
2016-12-2 22:23
标题:
联发科技加码车用芯片市场 助力汽车产业智能化
联发科技加码车用芯片市场 助力汽车产业智能化
发布时间:2016-12-01浏览次数:3013
【中国智能制造网 企业动态】
随着
车联网
和自动驾驶汽车市场持续增长,汽车制造商们需要具备高运算能力、低功耗,又具有经济效益的先进技术,来帮助他们赢得市场机会。联发科技在智能手机、家庭娱乐、无线连接和
物联网
等领域积累有丰富而完整的技术基础,将为整个汽车产业带来创新的多媒体、无线连接与
传感器
解决方案。
联发科加码车用芯片市场 助力汽车产业智能化
2016年11月29日,联发科技今天宣布正式进军车用芯片市场,从以影像为基础的先进驾驶辅助系统、高精准度毫米波雷达、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车载通讯系统等四大核心领域切入,向全球汽车厂商提供产品线完整且高度整合的系统解决方案,助力实现车联网与自动驾驶的未来。
随着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汽车市场持续增长,汽车制造商们需要具备高运算能力、低功耗,又具有经济效益的先进技术,来帮助他们赢得市场机会。联发科技在智能手机、家庭娱乐、无线连接和物联网等领域积累有丰富而完整的技术基础,将为整个汽车产业带来创新的多媒体、无线连接与传感器解决方案。
联发科技副总经理暨新事业发展部总经理徐敬全表示:“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汽车需要一套独特的技术组合。联发科技的核心竞争力让我们有能力跨足到车用芯片设计领域。过去12年,我们投入超过100亿美金的研发经费,累积有完整且领先的技术实力,包括调制解调器/射频(Modem/RF)相关技术、计算机运算、无线连接及智能算法。基于这些技术基础,我们具备了开发更多符合未来驾驶需求产品的实力,我们将带给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车载通讯系统与安全性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等核心领域不同以往的解决方案,并朝向自动驾驶的未来迈进。”
一年约有15亿台内建联发科技芯片解决方案的联网设备在全球各地上市。这种支持大规模产品开发和生产的能力,将使汽车制造商和其供货商从中获益。联发科技计划从四大核心领域为汽车制造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1.以影像为基础的先进驾驶辅助系统:联发科技先进驾驶辅助系统从底层重新构建,采用领先业界的分布式视觉处理单元,能够在优化的效能及功耗下实时处理大量影像数据。联发科技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提升侦测精准度及速度、增强物体辨识和追踪能力,提供媲美人类的行为决策表现。
2.高精准度的毫米波雷达解决方案:联发科技利用在高频率无线射频累积多年的技术基础,研发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为毫米级(mm),与声波或是光波雷达相比,高频率的毫米波雷达不受如雾、雨、雪等天气因素影响,而且穿透性较强,因此可提供更高精准度的探测性、物体分辨及侦测能力。
3.体验绝佳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解决方案:采用高性能的2D和3D处理技术,确保最高水平的效率和速度。联发科技为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提供了高度整合的导航和多媒体功能,以及各种可供选择的连接方案。
4.强大的车载通讯系统解决方案:联发科技车载通讯系统功能强大,能处理对于带宽要求极高的各种数据传输任务,还支持多种无线连接技术(4G/3G/2G无线通讯、Wi-Fi、蓝牙/低功耗蓝牙等)和地图相关的应用。联发科技车载通讯系统传承公司的核心优势:高效能、高度系统整合、支持广泛的网络和连接技术。
由于目前市场上未有芯片供货商可以提供产品布局完整且高度整合的解决方案,导致汽车厂商只能同时与多个供货商合作,从而导致需要耗费额外资源解决不同产品或系统之间的沟通与整合。联发科技为车联网与未来的自动驾驶应用提供涵盖四大核心领域的产品,让汽车制造商获得更完整的解决方案,降低开发人力与成本的投入。
“未来高科技汽车的复杂系统将需要高度整合的芯片解决方案、创新的电源管理技术及各种先进的功能,以实现最高的安全需求和最佳的驾驶体验。联发科技将为未来的汽车提供高度整合的全套解决方案,填补目前车用芯片市场在此领域的空白。”徐敬全补充。
联发科技在数字电视、平板电脑、DVD及蓝光播放器等多个产品领域居于世界首位,也为家庭智慧联网产品与智能手机,提供简单易用的软、硬件平台。联发科技在先进的系统单芯片设计、优异的多媒体功能和领先的无线连接技术等三方面不断精进,提供其他厂商无法匹敌的整体解决方案。联发科技正在将这些优势应用到车用芯片上,为未来驾驶提供动力。
联发科技将于2017年第一季度发布首波车用芯片解决方案。
作者:
woda023
时间:
2016-12-2 22:25
重庆汽车产业,需加强核心元器件生产引进
作者:
woda023
时间:
2016-12-2 22:42
巨头抢滩车用芯片市场 汽车产业价值链将重构
OFweek 12-01 09:02 56 大
据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预测,2020年全球使用车联网的汽车数量将从目前的6000万台大幅增加至2.5亿台。而另一家分析机构IHS则指出,到203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将达2100万辆。
汽车行业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智能化、网联化、电气化的未来趋势正在让汽车变得像一个带有四个轮子的电脑,处理器、计算能力、网络互联等数字化元素也正在取代发动机、变速箱等机械部件的核心地位,即车用芯片、计算能力提供商将处于未来智能汽车产业的核心位置。
在过去,汽车行业一直拥有自己的芯片供应商,包括恩智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瑞萨等公司,他们牢牢占据着车用半导体市场,外来者鲜有机会进入。但是随着ADAS、自动驾驶技术的兴起,智能汽车对于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暴增,而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与计算能力正是英特尔、高通、英伟达等公司所擅长的领域,这就为这些消费产品芯片公司切入车用芯片市场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外来者抢滩汽车芯片
芯片、处理器在汽车上的应用并不是这几年才有的事情,由于车用芯片涉及车辆的安全问题,这些芯片的架构与消费级产品有较大区别,车用芯片市场一直都被恩智浦、飞思卡尔、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瑞萨、博世等公司所占据。
虽然英特尔、高通、英伟达三家公司都曾推出了自家的汽车产品解决方案,但是以前其在汽车芯片市场的存在感并不算强。目前这种情况正在快速发生改变。因为汽车正在变得越来越智能,语音识别、手势交互、4G网络连接、夜视系统、ADAS辅助驾驶系统、半自动驾驶、自动驾驶等功能不断涌现,并将逐渐成为标配,而第一批全自动驾驶汽车也有望于2020年左右正式上路,汽车对于计算能力的需求将会呈指数级增长。
英特尔CEO科再奇在2016年IDF上表示,未来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每天将会产生4000GB的数据。而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正是传统车用芯片厂商所欠缺的。但这些则是英特尔、高通、英伟达等公司所擅长的领域,这就为它们切入车用芯片市场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特别是高通和英伟达,其对于汽车产业的兴趣甚至可以用痴迷来形容。在2015年、2016年的CES或是英伟达GTC大会上,人们都看到英伟达对自己的显卡产品的介绍非常简短,深度学习与自动驾驶相关产品反而成了其重点介绍的对象。
而高通也不满足于仅仅推出一款为车内中控系统提供计算能力的骁龙820A和602A车载计算平台,直接豪掷470亿美元现金并购了汽车半导体厂商恩智浦,后者刚刚完成对另外一家车用半导体厂商飞思卡尔的收购,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车用半导体公司。
如果说之前的车用半导体市场还属于飞思卡尔、意法半导体、瑞萨们的蛋糕,那么高通、英伟达、英特尔等公司作为抢夺蛋糕的外来者,将推动车用半导体的市场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车用芯片市场潜力巨大
IHS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的总体规模约为290亿美元。单从产值来看,车用半导体的市场规模并不算大,但是若按照增速来看,在所有半导体应用领域中,车用半导体的增速最快。市场研究机构IC Insights发布的全球半导体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2018年,车用半导体的产值将会以每年10.8%的速度快速增长。高通此番大手笔收购恩智浦看中的正是恩智浦在汽车半导体领域的霸主地位及汽车半导体领域的增长潜力。
虽然增长潜力巨大,但是对于英伟达、高通、英特尔等公司来说,想要在汽车领域复制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辉煌也并非易事。
首先,汽车厂商并不甘受制于人。汽车产业已有上百年历史,且不少公司都是拥有数百亿资产的大型公司,它们也看到了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都在积极进行自动驾驶等方面的研究。在它们的研发进程中,其往往都会采用自行设计计算模块的方式来为自己的车辆提供计算能力,而并不会急于采购英伟达Drive PX类似的整体解决方案。
其次,汽车芯片厂商也在推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例如博世在2012年就已经成立了驾驶员服务驾驶事业部,除了为多家公司提供全套ADAS解决方案之外,博世还与长安一起进行了无人驾驶汽车的开发,并在国内进行了2000公里的路测。
最后,面临科技公司整体解决方案的竞争。自动驾驶技术除了需要CPU、GPU等计算模块之外,还需要人工智能、算法等软件系统,这些其实并不是硬件厂商所擅长的领域。像谷歌、百度、滴滴、Uber等科技公司也已经涌入这个行业,并且都准备推出整合了软件与硬件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对于研发能力稍弱的厂商来说,直接采购谷歌这类的整体解决方案无疑更具有吸引力。
进入21世纪之后,汽车行业也在日益被信息技术所改变,从最开始改进汽车的设计、生产、制造等流程,到现在改变汽车本身,汽车行业正在发生深刻的革命。在这一产业革命推动下,汽车产业的价值链也将重构,智能软件系统、处理器等芯片公司将会处于产业链的顶端,获取大部分利润,而整车制造、部件生产企业的地位将逐步下降。
来源: 人民邮电报
作者:
woda023
时间:
2016-12-2 22:45
汽车行业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智能化、网联化、电气化的未来趋势正在让汽车变得像一个带有四个轮子的电脑
作者:
woda023
时间:
2018-6-26 01:56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重庆魔幻8D地形 更适合无人驾驶试验
重庆晨报 2018年06月07日 07:09
李书福在交流现场。
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后,吉利集团成为戴姆勒最大的股东。从收购沃尔沃到收购戴勒姆,吉利的触角越伸越远,越做越强。
昨日,“收购狂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来渝参加2018(第九届)全球汽车论坛的间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重庆投资环境很好,“条件成熟了,我们随时可以到重庆来。“
“条件成熟了 我们随时可以到重庆来”
这次来重庆,李书福显然不是参加完论坛就完事,他和市领导见了面,并接受了包括重庆晨报在内的十余家媒体的采访。
说起重庆,李书福谈起了夜景,“不亚于香港、纽约,重庆是一座让人兴奋的城市。”在李书福看来,重庆的山川大楼交相辉映,大江和大河相互交流,就像唱着一首动听的歌曲,“重庆自然环境优美,软实力、投资环境也非常好。我们现在在重庆没有大规模的投资,这次我来与市领导做了交流,非常愉快。”
他告诉记者,重庆非常重视招商引资,“我曾经去过璧山区,非常美丽。区里很重视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五六年来一直和吉利沟通和交流,希望吉利有项目落户重庆,这次我们也是被感动了。”然而,被感动到的李书福仍没有透露投资意向,只是表示,“汽车、摩托车的零件、整车,以及电子电器、半导体等各方面,重庆都非常有竞争力,加上人工成本的优势,我觉得重庆非常适宜于创新创业。”
这样的环境,自然也吸引着李书福,“条件成熟了,我们随时可以到重庆来。一个项目落地是非常艰难的,不仅仅是项目本身,还需要考虑到本身所需的各种条件的成熟,我们会努力推动在重庆落实一些项目。”
“重庆可以在汽车芯片、软件上有所发展”
虽说吉利是中国最大的私营汽车企业集团,但在李书福看来,中国的汽车生产还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汽车是工业之王,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从一定程度上也要看汽车产业的发展。”李书福称,过去的汽车,计算方面的能力比较差,智能化自动化大数据的应用整理能力也是比较弱的。
“今后汽车工业走向数字技术的竞争,不是钢板橡胶这个物理界的竞争,而是计算能力、软件技术的竞争。从整个采购比例来讲,现在软件芯片在汽车的采购比例中还不到10%,今后会超过30%。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每年汽车产销量3000万辆,每年约有3万亿元的芯片、软件的采购消费,而这一块基本上是外国公司控制的,这个领域,中国一定要有一席之地,这方面的空间是非常大的。重庆在这方面能够取得发展,这个商机是无穷的。”李书福说,他非常看好重庆在这方面能够有所发展。
毕竟,汽车配套重庆很有优势,“我们很多零部件都是重庆采购的,重庆的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在全中国的汽车领域非常活跃,竞争力很强。”
“感谢重庆对新技术研发提供支持”
今年4月18日,吉利获得重庆首批无人驾驶道路测试牌照。对此,李书福称,“感谢重庆对新技术研发提供支持。”在他看来,重庆这座8D魔幻城市,其道路交通网络“是比较令人兴奋的,路网相对其他城市,有一定的复杂性。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能够取得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成功,那在其他城市推广成功的比率就会高一些。”
对于真正的无人驾驶,李书福坦言:“无人驾驶实际路况试验到今天为止,可以说,全球没有一个企业取得真正的无人驾驶技术的成果,还需要两年三年甚至五年的时间,现在还需要人机之间的相互支持,有些情况下还需要人带。”
同时,李书福表示,吉利在欧洲、美国也同步开展无人驾驶技术的测试,“无人驾驶汽车,吉利没有掉队,有大量的投入和成果。”
“高质量发展,重组是很难避免的”
在采访中,李书福一再强调,汽车是工业之王,其复杂程度和其他行业不一样,“如果我们的汽车能够走向中高端,就是中国整个制造业的希望。”
在李书福看来,中国汽车工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向中高端,“重组是很难避免的,中国有几百家汽车公司,今后能留下来的,不会太多。”而这样的重组什么时候会发生,以什么样的形式发生,“是一个经济规律,是一个市场行为,通过竞争自然淘汰,而自然得到生存和发展。我是鼓励自由竞争的,让更多的汽车公司、资本参与到汽车领域,通过市场竞争,强者生存、弱者淘汰,最终用户得到的是最好的实惠,这是市场的法则。”
“中国汽车价格将是全世界最低的”
李书福认为,以前的政策保护了中国的汽车工业,但中国汽车工业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培养了40年,也是慢慢放开,进入国际市场搏杀的时候了。”他说,以前的这种方式也提高了中国用户的购车成本,“中国汽车定价是最高的。但五年后会彻底放开,我相信中国的汽车将是全世界价格最低的。”李书福说,汽车便宜后,各种生产资料也同时便宜,整个中国经济因此而提高竞争力。
他表示,吉利将提高质量、服务能力,进一步降低价格,让用户用同样的钱,买到更高水平的汽车。
如果更多的企业像吉利一样,那将带领中国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竞争力提升,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中国自主品牌在汽车领域里的档次,走汽车价值链的中上游。“我们通过这一点的努力,就会推动整个汽车工业的提高,上下游产业链的提升,最终的目的是提高自己品牌在中国市场份额的提升,档次的提升,走向中上游,而不是停留在中下游。”
“创新能力,是用钱买不来的”
在李书福看来,中国汽车产业要走向中高端,就要走出一条以创新引领的发展道路,“而且这个创新引领,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创新引领,而不是把命运掌握在人家手中的创新引领。”
他说,这就是发展方式的改变,“创新能力,用钱买不来的,创新成果也很难用钱买来变成自己的。真正有竞争力的技术,人家不会卖给你的,一定要通过自己创新能力的建设产出创新成果,不断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这才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正道。抛弃所有幻想,把自己的能力建立起来。”
除了创新能力,李书福称,还需要整体产业链的建设,“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不强,上下游产业链缺乏竞争优势,零部件企业的同步研发能力没有形成,零部件没有形成中国体系的优势。现在,中国汽车还在依靠日本、韩国、欧洲、美国的零部件体系。”
最后,还需要通过技术水平的提升、质量标准的提高、服务能力的提升来提升品牌价值,使用户在消费中能够感受到中国汽车品牌的价值和自豪感,这些都是发展方式的改变和整个发展思路的改变,“现在非常欣喜地看到,国家非常重视品牌的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记者 罗薛梅)
作者:
woda023
时间:
2018-6-26 02:08
“重庆可以在汽车芯片、软件上有所发展”
虽说吉利是中国最大的私营汽车企业集团,但在李书福看来,中国的汽车生产还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汽车是工业之王,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从一定程度上也要看汽车产业的发展。”李书福称,过去的汽车,计算方面的能力比较差,智能化自动化大数据的应用整理能力也是比较弱的。
“今后汽车工业走向数字技术的竞争,不是钢板橡胶这个物理界的竞争,而是计算能力、软件技术的竞争。从整个采购比例来讲,现在软件芯片在汽车的采购比例中还不到10%,今后会超过30%。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每年汽车产销量3000万辆,每年约有3万亿元的芯片、软件的采购消费,而这一块基本上是外国公司控制的,这个领域,中国一定要有一席之地,这方面的空间是非常大的。重庆在这方面能够取得发展,这个商机是无穷的。
重庆要发展汽车芯片,可以考虑和联发科合作!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