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重庆消息 4月7日,重庆市石柱县全面启动“康养+”战略架构下的25个项目,涉及总投资219亿元。
“这是我县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落实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引进、培育、壮大实体经济的一次集中展示。”石柱县委****蹇泽西4月7日在该县2017年上半年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活动上表示,“此次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活动对于推动石柱转型康养、绿色崛起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石柱县委****蹇泽西在该县2017年上半年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活动上致辞
石柱219亿谋绿色崛起
4月7日上午,石柱县在西沱生态工业园区举行“2017年上半年集中签约开工投产仪式”,本次活动的25个项目中,有14个项目正式签约、8个项目全面开工、3个项目正式投产,计划总投资219亿元。
石柱方面称,这些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82.3亿元、税收9.05亿元,可为该县提供1.1万个就业岗位,这将极大的增强石柱经济“造血功能”,促进该县实体经济“固本培元”。
石柱县县长左军(右一)在该县2017年上半年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活动上与企业签约
“2016年,石柱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同比增长15.6%。”重庆市经信委党组成员、副巡视员艾万忠4月7日在本活动中称,石柱县去年的“工业增加值50.9亿元,增长11.8%,增速位列全市第三、功能区第二,工业发展形势喜人。”
重庆市经信委党组成员、副巡视员艾万忠在石柱县2017年上半年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活动上致辞
据2017年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zf工作报告显示,该县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155亿元、增长16.5%。新增外贸企业4家,实现外贸出口2500万美元。支持企业完成20个技改扩能项目,培育2家市级众创空间、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企业成功入选全市100户“专精特新”工业企业。
以“康养+”统领全域发展
据了解,此次签约开工投产的25个项目,是石柱在“康养+”战略统领下,主动融入全国全市开放大格局,变生态优势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的突出成果。
石柱县委****蹇泽西(右二)、石柱县县长左军(左二)与部分企业负责人合影
石柱县委****蹇泽西在3月10日召开的石柱县产业发展工作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以大康养产业为主题,以绿特资源为依托,全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向大康养产业转型。
2016年,该县实现合同引资360亿元,到位56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税收1.66亿元。2017年以来,该县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跟踪服务力度,促成25个项目签约开工投产,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82.3亿元。这将助推该县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推动石柱“康养经济”大发展。
石柱县2017年上半年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活动现场
延伸阅读》
资源优势突出 石柱闯出“大康养产业”发展新路子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处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结合部,集三峡库区、少数民族地区、武陵山区为一体,是世界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发源地,也是著名的“中国黄连之乡”、“中国辣椒之乡”、“全国最大的长毛兔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莼菜生产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全国绿色小康县”。
近年来,该县立足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功能定位,推动传统产业向大康养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构建大康养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以绿色康养产品、医药及医疗服务、清洁能源三大资源型产业和机械设备、电子信息两大加工型产业为主的“3+2”特色产业体系,闯出了一条推动大康养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据了解,2017年该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零总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0.2%、12.3%、16%、14%、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11.5%。到2017年底,全县整体脱贫摘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1年,“三县一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