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95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中国十万远征军仅30多个回家 将士遗骸埋于猪圈厕所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4-12 2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原标题:十万中国的孩子,只有三十多个回家了
“我们在仰光看过英国人的墓地,从仰光到同古到曼德勒到密支那,到处是日本人建的慰灵塔和纪念碑,他们把能找到的遗骸一具具接了回去。而我们的遗骸却要埋在猪圈下面,埋在厕所下面,埋在操场下面。”
77岁的张三幸从西安来到腾冲,祭拜自己的父亲,祭拜中国远征军  新京报记者浦峰摄
文|新京报记者罗婷 实习生 张世超
黑色石墙绵延百米,密密麻麻的蓝色小字,一刀刀刻下去,是103141个名字。
77岁的陕西人张三幸佝偻着身子,打一把伞,眯着眼聚光,看了好长时间。他要找父亲张双照的名字。
这是清明节的云南腾冲国殇墓园。天正滴滴答答落雨,白菊花铺了好几层,一炷炷香烧了起来,青色的烟,柔弱无骨,没入天色之中。
查无此人。石墙和墓园管理处的电子名录给了他同样的答复。
七十多年前的张双照,他是哪个部队的士兵,死在哪儿,埋骨何处,没人知道。
1942年到1945年,滇缅危急,面对突然来临的战争、祖国的号召,三十万士兵入缅甸作战,他们被称为“中国远征军”。
据统计,近十万人在缅甸战死。十万死者,是十万母亲的孩子。
七十年过去了,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尸骸都没于荒野,未能回家,只有三十多具遗骸通过官方途径回国。还有347具遗骸,2015年被挖出后悬置,至今未获安葬。
张三幸父亲张双照留存的唯一影像
乱世离家
离家时,张双照才20岁。
那是1942年的四月,陕西省洛南县张沟村,桃花刚结了骨朵儿,而张双照刚有了个儿子,庄稼人朴拙,取名张三幸,三生有幸的意思。怀里这个小孩儿,让他感到了责任,生活从此轻慢不得。
战火和乱世一起来了。当时是“双丁抽一”的兵役制,家里要有两个男孩,就必须有一个要上战场。保长来抓壮丁那天,张家兄弟俩藏起来,弟弟先被找到,绑起来就要带走,哥哥张双照走出来,“弟弟没结婚,我替他去。”
他转身回到屋子里,抱起炕上五个月的儿子,在院子里走了一圈,放到19岁的妻子怀里。深深看了她一眼,什么也没说,走了。父母、妻子也没办法,一家人望着他的背影哭。
走了就杳无音讯了。直到秋天,他捎口信回家,说自己到了云南,生了病,要家里寄点钱过去。家里没钱,借了钱寄过去。到了第二年,又来消息,只说人没了。在哪儿没的,怎么没的,不知道。
母亲无法接受,很快就疯了。成天不吃不喝,举着个饭勺,在村子里嚷嚷闹闹,整夜整夜地唱戏。妻子改嫁了。给他借的治病钱,解放后家里才用三袋麦子还上。
儿子张三幸,早就活过了父亲离世时的年龄。父亲一张十五六岁时的照片,被他一直带在身上,反复翻看过,都快揉碎了。又放大了,摆在老家的客厅里。
照片里,张双照穿布衫,微微皱眉,头发拿刀刮过,新发又长了出来,青青的一茬。
张双照开拔去云南的那个春天,湖南、四川、贵州等十多个省份的士兵也已经在路上了。他们都十分年轻,大多数都是还没有经历过幸福、日子才刚刚记到脑海里的青年。
这年一月,日军从泰缅边境入侵缅甸,夺下仰光,进逼中国大后方和西南门户。云南遂成日军南进重要战略目标。为了保住滇缅公路这唯一一条对外接受海外抗战物资的通道,青年们被送往缅甸和印度的热带丛林。
除了被抓壮丁,也有许多人是受到感召,自愿参军。复旦大学学生曹越华在给女友的信中写道:这是我青春时代第一次以最庄严的生命名义,用“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气概出征。此时,感到周身涌动的是滚烫的热血,满腔起伏的是沸腾的浩气。
那时的《知识青年从军歌》这样唱道,“弃我昔时笔,着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张三幸与儿子张立、朋友在中国远征军名录墙上寻找父亲张双照的名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2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22:4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查看全部内容 登录 | 入驻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