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从石锣鼓山俯瞰楠木桩古寨。记者 栗园园 摄 “金竹林,土竹林,一群麻雀闹沉沉……”4月19日,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楠木乡红庄村楠木桩古寨,当地妇女唱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薅草号子。 伴随着号子的古韵,记者走在古寨道路上,看到古色古香的木房子院落内,花草绚烂,清亮的溪水从寨内流过,让人有穿越时光之感。 楠木桩古寨距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因盛产楠木而得名。明清时期,当地楠木通过京杭大运河北运京城,专供宫廷使用。 由于这里四面环山,三面环水,地形封闭。2013年之前从红庄村赶往县城,需要绕行双桥、板桥等5个乡镇,单边行程需要近4个小时,就连从楠木桩到村里都需要跨过24道河。 红庄村党支部****司兆明说,交通不便阻碍经济发展,没有姑娘愿意嫁进来,村里的姑娘则一心想走出大山。村里中青年人纷纷外出务工,只留下年迈的老人和幼小的孩童。 2013年,对红庄村来说是转折的一年。当年,酉阳县交委在全县实施通畅工程,投资9000多万修建板(溪)楠(木)公路,村民得知此事纷纷无偿拿出土地,配合公路修建。在此基础上,酉阳县交委还将红庄村至楠木桩的近4公里道路也修通了,如今,从楠木桩到县城开车只需1个小时。 交通便利了,红庄村的发展便有了希望。2014年,红庄村依托楠木桩有山、有水、有古寨的特色,打造“山水古寨”,发展乡村旅游。 村里首先在不破坏古建筑结构、风格的基础上,对建筑进行加固、改造,此外,还利用资金奖励方式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打造“周末经济”。至今,村里已开办农家乐11家、家庭旅馆4家、大型宾馆1家,每天可接待游客200人左右。“我们这里群山环抱,溪水潺潺,夏天十分凉快,睡觉还要盖被!”司兆明说,如今夏季已成村里的旅游旺季。去年,通过在当地1000多亩的野生杜鹃花周围修建步道,举办杜鹃花节,春季赏花游也被带动起来,仅节会期间,游客数量便达到1万多人,收入达15万元。 去年,红庄村乡村旅游收入达到200万元左右,还带动了当地野生猕猴桃等生态瓜果销售50多万元。 2014年,借助乡村旅游的发展,村民冉书成在帮扶干部的引导下在当地一家休闲农庄务工,其妻子简淑芹则靠自己的针线活,缝制鞋垫、衣服等手工艺品,通过两年的努力,2015年,全家人均纯收入达到4600元,顺利实现了脱贫。 “如今我们的乡村游仍在打造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还要继续完善。”司兆明介绍,接下来村里打算对当地自然资源进一步挖掘,以“春赏花、夏乘凉、秋摘果、冬赏雪”为目标,打造四季旅游,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