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zg忠县县委 忠县人民zf 关于加快建设特色中等城市的决定 [打印本页]

作者: 险峰    时间: 2017-8-23 16:20
标题: zg忠县县委 忠县人民zf 关于加快建设特色中等城市的决定
zg忠县县委 忠县人民zf 关于加快建设特色中等城市的决定2017年7月25日中国g**忠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2017-08-23 09:34 我要评论0扫描到手持设备
字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城市工作会议、全市城市工作会议和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双特战略”,加快建设临港新城、乌杨新区,改造忠州老城,助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现结合我县实际,就加快建设特色中等城市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刻认识建设特色中等城市的重要意义

城市是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是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活跃的地方。加快建设特色中等城市,既是适应重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加快改变“双欠”县情的必然选择,更是全县百万人民的殷切期盼。目前,我县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城市骨架尚未拉开,城镇化率分别低于全国、全市15.96、20.8个百分点,城市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城市建设缺乏特色,山水人文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城市记忆在逐渐消退;城市功能亟待完善,忠州老城人口密度大,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和城市发展规模的匹配度失衡;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不高,行车难、停车难、不文明行为等矛盾较为突出,影响和制约城市发展,加快建设特色中等城市势在必行。

二、建设特色中等城市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x总****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城市工作会议、全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一尊重五统筹”总体要求,立足“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战略定位、特色中等城市综合定位和三峡库区开放高地、多式联运物流基地、特色产业基地、移动电竞之都的功能定位,坚持以人为核心,港产城融合,着力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厚植文化、保护生态、彰显特色,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加快建设“诗意山水·活力港城”特色中等城市。

(二)总体目标

到2021年,“一江两岸三片区”城市骨架基本形成,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3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0%,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4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5%,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

——拉开城市骨架。规划建设联通临港新城与乌杨新区、银山与忠州老城、普乐与水坪、郑公与石宝、渝西高铁、黔万高铁、沿江高速、通用机场、铁(公)路客(货)运站等区域、组团、区间骨干交通项目,初步构建起“一江两岸三片区、内外两环连八景”的城市空间体系。

——建设临港新城。按照自然+智慧、产城融合、特色宜居思路,加快建设港口物流、产业、商住三大功能区,打造渝新欧枢纽港现代化都市典范。新建集仓储、物流、加工、交易为一体的仓储物流园;配套建设市政道路、广场、公园、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忠州中学暨县体育中心、污水处理厂、新生深水港码头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吸引人口集聚。到2025年,建成规模达12 平方公里、7万人。

——开发乌杨新区。按照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打造医药、锂电、装备制造、资源加工四大产业集群,配套建设标准厂房、市政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和住宅区。到2025年,建成区面积达16平方公里、10万人。

——改造忠州老城。以修复老城生态、修补老城功能和有效疏解老城人口为目标,着力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迁建忠州中学和中医院,规划建设行政副中心,整体搬迁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打通城市断头路,规划建设一批公共停车场(库),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

(三)基本原则

——以人为核心。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从人的生存发展需求出发考虑问题,顺应人民群众期待,着力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更加体现包容性和人文关怀,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港产城融合。强化港口、产业、城市之间的良性互动,依托新生港、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吸引和集聚城市人口,促进以港兴城、以产兴城、港城互动、产城融合,实现资源要素配置最优化、城市整体功能最大化。

——延续历史文脉。充分挖掘和保护忠县历史文化资源,增强城市文化底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价值取向,凝聚新时期城市精神,形成独特的城市性格和品质。

——自然+智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强化科技支撑,运用信息技术,推动城市治理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标准化,打造智慧城市。

——有序发展。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强化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明确近期、中期、远期发展目标,促进城市“精明增长”。

三、高标准规划建设管理特色中等城市

(四)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把“以人为本、自然+智慧、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科学编制各类城市规划。聘请一流设计团队,高标准编制《忠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忠州老城、乌杨新区、临港新城修建性详细规划和电竞小镇、银山片区开发等专项规划,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注重规划的前瞻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规划上适当“留白”,为城市未来发展预留空间。优化城市空间体系。科学谋划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布局、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和生态建设,处理好老城与新区、功能与特色、资源与利用、建设与管理的关系,依托独具特色的山水自然隔断,组团式布局,塑造有机疏散、簇团发展的组团式城市格局。乌杨新区包括生态工业园、乌杨街道,按 “特色工业发展主战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功能定位,规划16平方公里、10万人;临港新城包括银山、高营铺、新生港、新生街道,按“临港产业集聚区、高端宜居住宅区”功能定位,规划12平方公里、7万人;忠州老城包括忠州街道、白公街道现有建成区和水坪、苏家、九蟒,按“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历史文化核心区” 功能定位,重点疏解人口,修复生态,修补功能。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强化多规协同,落实“多规合一”,依法将规划纳入县人大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对随意干预和变更规划行为实行终身问责,切实维护规划的连续性,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五)配套城市基础设施。健全城市交通网络。加快构建城市对外大通道,推进渝西高铁、黔忠广铁路、黔万高铁、沿江铁路、新生港、通用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沿江高速北线项目。建设三大片区互联互通路网系统,加快长江三桥、长江四桥前期工作,打通城市内环和外环;加快水坪至普乐忠义大道、县城至石宝寨沿江景观大道等建设。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理念,优化街区路网结构,打通城市断头路。加快实施玉溪三桥、  井二桥、香山至西山、玉溪二桥至沙田大桥、交巡警大队办公楼至忠万路等市政道路项目,提升忠州老城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配套完善功能设施。注重从方便老百姓出行需求出发,科学选址建设高铁站;坚持公交优先原则,合理布局公交换乘枢纽、公交站、充电站(桩)等设施,规划建设一批公共停车楼(库)。配套建设新城、新区供排水、供电、供气、通讯、垃圾污水处理、公厕、农贸市场、无障碍等市政公用设施,配套完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乌杨新区中学、忠州中学新校暨县体育中心、乌杨新区医院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产品供给能力。突破城市建设瓶颈。坚持以规划确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以精装项目包向上争取资金,将城市工作细化为项目逐一落实。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积极向上争取用地空间和土地指标,做到集约节约用地,依法收回闲置土地。加强城市土地储备和管理,坚持“深度规划后出让、生地变熟地后出让、招拍挂出让”。用好zf资金,激活投融资平台,规范PPP项目运作,有序推动有效资产证券化。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引进有实力、讲信誉、重质量的市场投资主体参与城市建设。科学把握建设时序。近期,重点抓好乌杨、水坪、白公和银山片区建设。中期,到2021年,乌杨新区建成区达到10平方公里,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新区产值达到700亿元以上;临港新城初具规模,银山组团基本建成,高营铺组团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州屏片区积极疏解人口,外迁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到2021年忠州老城人口密度明显降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适时开发东溪、苏家和独珠半岛。远期,到2025年,全面建成特色中等城市。严把建设质量关。牢固树立“质量至上”的意识,杜绝“短命建筑”,建“良心工程”、百年建筑、经典建筑。树立精品意识,弘扬工匠精神,引进一流建设团队,打造一流建筑。关口前移,严格把控资质审核、工程报建和招投标等环节,严格落实建设、设计、勘察、施工和监理五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积极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建筑等新技术新材料,大力推广绿色生态建筑。

(六)



作者: 险峰    时间: 2017-8-23 16:20
(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强化管理服务。树立“管理即服务”意识,寓服务于管理和执法之中。树立“法制化管理”意识,将城市管理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有效衔接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共同保障城市生命体的协调、高效、有序运行。加强城市综合执法,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建设智慧城市。加快建设高速畅通、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大力实施“互联网+城市”行动。启动建设集数据管理、动态监测、行动指挥、信息发布、投诉受理、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精细化、标准化、流程化手段。启动建设城市综合性大数据中心,大力建设智慧环卫、智慧照明、智慧水务、智慧交通、智慧市政、智慧环保,加大购买智慧服务力度,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智慧化。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强化zf监管、应急联动、企业责任和公众参与,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健全城市抗震、防洪、排涝、消防、交通、应对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全县统一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配套完善城市防灾避难场所,提升抵御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城市安全监管,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救灾救援队伍,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彰显“诗意山水·活力港城”城市特色

(七)着力塑造特色风貌。加强城市设计。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精心做好城市设计,努力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严格执行《忠县城区美丽山水城市规划》,杜绝高强度开发、高密度建设、大挖大填、大面积硬化等行为,严守山体、河道、水体保护线,最大限度保留山水本底,保护好天际线、山脊线、水岸线。老城和新城新区按照“空间足够开敞、公共交通便捷、特色充分彰显”的要求,精心设计“城市客厅”和“城市阳台”。确立城市色彩。综合考虑各片区的功能定位、地理环境等因素,设计独具特色的建筑风貌,邀请美术家参与色彩设计,注重与青山、绿水、蓝天映衬协调。临港新城突出高雅大气的现代建筑风格,选用红、白、黄为主色调,打造清新明快、绚丽多彩的风情风貌。乌杨新区突出简洁明快的建筑风格,建筑色彩与银山保持一致,避免两岸色彩出现大的反差。水坪电竞小镇,着力凸显电竞动漫特色,在建筑中融入各种电竞游戏元素,打造创意时尚、青春活力的电竞主题风貌。加强城市建筑风貌监督管理,避免随意修改建筑风格和色彩,破坏城市的整体美感。打造地标建筑。按照百年基业标准,建设电竞场馆、新生港、文峰塔、万福塔、四望楼等城市地标建筑,既尊重历史文化、彰显忠县特色,又融入现代元素、提高城市对外识别度、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城市道路标识系统、公交站台、售报亭、休闲座椅、垃圾箱、公厕等小型公共设施的设计,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统一,在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体现美感和品位。

(八)着力营造文化特色。传承城市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将忠文化实物化、具体化、形象化。在城市道路、广场、公园和城市出入口、旅游景点沿线注入忠文化元素,让忠文化随时随地可感知、受教化、能传播。深入挖掘白居易、陆贽、李吉甫、刘晏“忠州四贤”的光辉思想、积极贡献、感人事迹和文学作品,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收集、整理、编印体现忠县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城市故事”,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通过“小手牵大手”把忠县历史文化渗入全县人民的血脉和骨髓。留存城市记忆。三峡移民记忆是库区人民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忠州老街留存了库区人民上千年的历史。坚持“整体保护、空间优化、人口疏解、功能置换”的思路,通过整治修缮、风貌改造、基础设施完善,实现忠州老街的保护性改造及更新。修缮保护古建筑,综合运用园艺、庭院艺术,整合老街、旧房、古树等“城市记忆”,再现老街“底片”,坚决杜绝“大拆大建、拆旧建新、毁真建假”行为。打造院落式情景消费区和三峡记忆体验区,让库区移民“记得住乡愁”。保护好三峡历史文物,建好忠州博物馆,复建天子山万福塔、翠屏山文峰塔,最大限度延续三峡历史文脉。举办城市品牌赛事。以承办全国移动电子竞技大赛总决赛为契机,加快场馆建设,完善各类服务功能,举办电竞、网球等高规格、全民性赛事活动。利用好游泳馆,积极承办区域性游泳赛事。借助长江资源,举办冬泳、龙舟赛等水上赛事活动。利用沿江景观大道,举办自行车赛事和马拉松赛事。提升《烽烟三国》实景演艺上座率,适时举办柑橘文化节等节会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群众文化品牌。

(九)着力凸显生态特色。雕琢园林景观。利用长江岸线,结合沿江综合整治,打造集交通、旅游、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江景观带。统筹设计沿江景观大道视觉点,分区域设计主题景观,打造美丽滨江亲水空间。扩大城市绿化空间,精心规划建设鸣玉溪湿地公园、皇华岛湿地公园、南滨公园、香山体育公园、银山公园等城市公园,完善相关配套功能;社区公园建设力求“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满足社区居民日常休闲需要。创建一批园林式学校、医院、住宅小区,优化街区行道树、花坛、花箱景观,努力做到“一步一景、一街一景、处处是景”。统筹规划城区总规范围内的1000亩基本农田,在不改变基本农田性质的前提下,纳入城市生态绿地建设,打造田园城市。力争到2021年,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靓化城市夜景。充分利用山水地理优势,围绕“诗意山水·活力港城”形象定位,按照“安全、节能、美观”的原则和“见光不见灯、暖人不刺眼”的要求,优化城区夜景灯饰照明方案,以灯光为媒,巧妙构图,有机串联青山碧水、桥岛港口、亭台楼阁、明月繁星、绿树红花等元素,营造浪漫梦幻、富有诗意的意境。城区夜景灯饰二、三期工程2017年基本建成。倡导绿色生活。推进城市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到2021年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保护长江、白石水库等重要水资源,鼓励利用再生水,迁建州屏污水处理厂,到2021年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8%以上。大力推广绿色公交、新能源汽车,稳步推进城区出租车“气”改“电”,到2021年市民出行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20%以上。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绿色出行、“光盘”行动,引导市民养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

(十)着力展现治理特色。依法治理城市。坚持依法决策,规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坚决查处领导干部随意插手干预规划实施和工程建设的问题。强化法律责任追究,严厉惩处规划建设管理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乱摆摊、乱搭建、乱停车等行为。制定权责清单,规范执法程序,改进执法方式,完善监督机制,最大限度杜绝城市管理中的不和谐行为。创新社区治理。加强社区党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群团、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突出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和综合治理三个重点,着力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城区街道基本实施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积极推行社区自治,将居民诉求通过基层议事协商,按照“大事”“小事”“私事”进行分类分责处理,实现“大事zf主导办、小事社区协商办、私事自己尽力办”,不断推动社区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现社区共居一地、共同管理、共促繁荣、共保平安、共建文明、共求发展。进一步提标升级新建住宅物业管理,做好老旧住宅物业管理普及工作,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作用,促进物业管理规范化,不断改进社区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文明素养。以浅显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政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社会良好风尚形成。以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为契机,广泛开展文明社会风尚行动,进一步巩固、提升创建成果。

五、建设特色中等城市的保障体系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县委统一领导,县zf主导实施,县人大、县政协参与监督,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协调联动的城市工作格局,切实加强对特色中等城市建设的统筹领导、战略谋划、系统部署、政策研究、监督检查。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切实解决特色中等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加大领导干部城市工作专题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培养一支懂城市、会管理的干部队伍。试点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引进一批城市工作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树立城市综合执法新形象。

(十二)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统一部署,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城市管理体系,整合城市管理职能,增强城市管理工作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协调性。统筹“一江两岸三片区”城市管理,增强城市管理合力,提高城市管理整体效能。加快建设领域审批改革。不断深化建设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做好建设领域简政放权工作,力求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健全城乡征收工作机制。优化旧城棚户区征收安置方式,积极引导货币化安置。用足用好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抓好征地拆迁工作,妥善解决拆迁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保证被征地、被拆迁群众的合法利益,确保依法拆迁、和谐拆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市社保体系,优化城市公共服务,出台进城落户激励政策,引导农村居民、场镇居民向城市聚居,鼓励在城市务工人员市民化。

(十三)严格问责问效。分解落实《关于加快建设特色中等城市的决定》中的各项任务,进一步明确工作内容、联系领导、责任部门(单位)和完成时限,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加大督查力度,定期不定期督查特色中等城市建设工作的推进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倒逼责任落实。强化执纪问责,对推动特色中等城市建设工作不力、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作者: zhugege    时间: 2017-8-25 09:05
重庆是直辖市,各区县抓城市建设、城市经济等发展的思路应该是正确的。但在方法上应该跟过去的办法有许多不同。宜居宜业是根本。
作者: 白云之后的阳光    时间: 2017-8-28 17:06
估计达不到目标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