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9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忠县] 刘卫东:笋竹林里圆创业梦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9-1 1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刘卫东:笋竹林里圆创业梦2017-09-01 09:25扫描到手持设备
字号:




刘卫东在竹林里采笋。 (资料图)  

水泥公路沿着狭长的山沟蜿蜒延伸,一栋建筑面积4500多平米的接待中心静卧于白石镇巴岭村一组的千亩竹海腹地,“巴曼竹韵”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接待中心里,巴曼竹韵笋竹基地负责人刘卫东正有条不紊地安排几名服务人员做好客人的接待工作 。越来越多的顾客前来消费,忙得他满头大汗。

刘卫东今年38岁,白石镇巴岭村人。2002年,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的他,进入一家国企任技术员。这份工作比较轻松,收入稳定,他也由此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可是,渴望拥有属于自己事业的刘卫东始终在寻找创业机会。

相对于盲目采取行动进行创业,刘卫东选择回到澳门大学攻读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通过继续深造来撑起自己创业的雄心。

一切都在按创业规划进行着。

研究生毕业后不久,刘卫东就在重庆市南岸区创办了重庆能鸿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取得不错业绩。他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再干一两年,把赚的钱存在银行,利息就够一家人好好生活了。”

而此时,刘卫东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决定:回到家乡重新创业!

“每次回家探亲,看到家乡荒芜的山坡和部分贫困的老乡,我就一直想为家乡做点事儿。”刘卫东说。

白石镇有得天独厚的种植笋竹的条件,大规模种植竹笋能带动更多人致富。当时,恰逢白石镇正大力发展笋竹产业,刘卫东最终在2010年夏天将头脑中的返乡创业想法变成了实际行动。

真正开始接触后,刘卫东才发现,种植笋竹并非易事。流转土地就成了第一道门槛:他每天顶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挨家挨户去拜访有土地的农户,以集约土地连片发展。除此以外,种植的技术性难题、竹笋产品的宣传不到位……都是刘卫东需要克服的问题,可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

在刘卫东看来,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尤其是农业这样见效慢的产业,他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几个月之后的2010年10月,刘卫东向农民流转了1006亩土地,成立了忠县巴蔓竹笋专业合作社。目前,笋竹基地已基本密闭并进入盛产期,亩产值可达3600元;基地可以直接带动32户共116名贫困村民人均年增收800余元。

“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的6年多时间里,不仅土地租金按时兑现,刘总还雇我参与基地的管护,每月还有1000元的工资呢!”作为“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的受益建卡贫困户周淑华很知足。她说,明年春节后,她还打算让外出务工的女儿、女婿也回乡发展。

刘卫东知道,仅靠种植和加工笋竹是不够的,还需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2年3月,刘卫东又创办了重庆市巴曼乡村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一家集种植、加工、销售、研发、旅游、素质训练拓展等为一体的现代新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企业运转情况良好。

谈及下一步打算,刘卫东侃侃而谈:“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带动更多的农户一起增收致富,向全国推出‘巴曼竹韵’旅游品牌,让更多消费者吃上我们种植的生态优质竹笋。”        

实习记者 王渊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2
发表于 2017-9-3 20:04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查看全部内容 登录 | 入驻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