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7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城口沿河乡:打通交通瓶颈制约 发展产业才有底气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9-21 1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9月13日,城口县沿河乡联坪村的路修好了,一个个食用菌菌包通过小货车运到贫困户家中。记者 苏思 摄

  “老康,我上次跟你说过的柏树小学的安置点已经确定了,等公路一通,就动工!”前不久,城口县沿河乡北坡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简文成刚踏进康吉成家的院坝便大声嚷了起来。

  今年60岁的贫困户康吉成闻声很快从破败的土屋里钻出来,虽然身子佝偻着,但一脸喜悦地说:“真的?!那,那我现在就加把劲多养几头猪,一定要自己凑些钱,总不能老让zf包干噻。”

  简文成在院坝的小板凳上坐下,“安置点附近规划了花菇和蔬菜产业,我跟你说,你现在就要开始学习科学种植……”

  贫困发生率高达21.4%

  ——多年来,沿河乡的标签就是“贫穷”与“落后”

  康吉成所在的老柏树(土地名)海拔有1000多米,老柏树是当地对北坡村五、六、七、八几个社的称呼。从乡场镇到这里,需车行5公里的机耕道,再沿3.4公里长的骡马道登山到废弃的柏树小学,还要手脚并用在陡峭的山路上爬上一个小时,前后耗时要四五个小时。

  因交通不便,这里一直是沿河乡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近十来年,老柏树的村民纷纷往山下搬,但和智障儿子相依为命的康吉成家徒四壁,只能眼巴巴看着邻居们陆续下山买房、建房,心中甚是焦急。

  “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贫困户住房条件未全面得到改善,全乡产业基础薄弱,没有一家农业龙头企业。”沿河乡党委****吴雪飞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要说沿河乡脱贫攻坚面临的突出困难,老柏树的状况最具代表性。”

  作为18个市级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沿河乡山高坡陡,仅有1.8万亩耕地,且几乎全是坡耕地,土地贫瘠。在新一轮脱贫攻坚启动时的精准识别中,沿河乡识别出贫困户435户、1805名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高达21.4%!全乡6个行政村,全是集体经济空壳村,有北坡、迎红、联坪3个贫困村,2016年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如此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如何攻坚克难,摆脱“贫穷”、“落后”的标签,一直是沿河乡党委zf深入思考的问题。

  打破交通瓶颈

  ——这几年,沿河乡一直在完善基础设施

  “交通瓶颈是制约沿河乡脱贫功坚的关键因素之一。”吴雪飞说,沿河乡距城口县城虽说只有40公里,但位置“掉角”,是全县最后一个通车的乡。这里只有一条通乡公路,就是通往城口县城的301省道,而这条路到了沿河,便成为断头路,“直到现在,全乡也只有与301省道接通的2.5公里公路能通客车,社组通达率仅为46%。”

  沿河乡与四川万源接壤,毗邻城万快速公路入城口的门户双河乡。因此,打通沿河至双河的道路,直接接通快速公路,融入全县交通路网,是沿河人企盼多年的梦想。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县上就规划建设沿双公路。这条路途经北坡、迎红两个全乡最贫困的村,以前仅有条狭窄的机耕道,且到了迎红村后便中断了,要继续向前连接双河乡,中间还隔着箭杆梁的一道余脉,谈何容易。

  2015年,沿河启动了场镇到迎红村12公里机耕道的改扩建工程,目前即将进入路面油化阶段。而迎红到双河的道路新建工程也已完成招投标,一标段已完成20%形象进度,二标段已进场。这条全长19.3公里、总投资近2亿元的快速通道,将于明年年底全线贯通。

  “届时,沿双公路将成为城口西北片区几个乡镇连接城万快速公路的捷径,无论到重庆主城,还是到城口县城的距离和时间,都将大大缩短。沿河的区位优势便会完全突显出来,迎来发展的机遇。”吴雪飞说,除了快速通道,沿河乡的产业环线路和集中居住点社级路也正在加紧建设中,“全乡6个行政村要形成交通环线,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沿河文丰、联坪、柏树三个村的产业路已打通并硬化。此外,投资2200余万元、由沿双公路通往康吉成家所在社的道路也正在施工建设中,预计明年上半年硬化通车。

  “这条路只修到柏树小学,便转道连接四川万源曹家乡,另外布局的产业环线路又绕过了康吉成家所在的山梁,康吉成家和其他一些农户恰好在这两条路中间,依然交通不便。”简文成说,因此乡里便规划在柏树小学旧址修建集中安置点,目前已有30户农户报名,大多为贫困户和同步搬迁户,“根据扶贫政策的各项补助,他们应该有能力搬迁,实在困难的,乡上还会再想办法。总之,一定要改善贫困群众住房、交通、饮水等生产生活条件。”

  3年来,沿河的交通得到了极大改善,除了即将贯通的沿双出境公路,累计改扩建或新建产业环线路、社组通达路150公里,目前已实现了6个行政村村村通达,明年之内将实现村村通畅、组组通达。

  夯实产业基础

  ——交通便利了,发展产业才有底气

  “交通条件的改善,给沿河带来了机遇,我们发展产业才有底气。”吴雪飞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去年文联(文丰村至联坪村)公路贯通后,沿线产业一下子就起来了。

  为了让贫困户在短期内实现增收看到希望,今年乡上针对贫困户规划了食用菌产业。在联坪村村委会办公室前的空地上,重庆日报记者看到,这里堆满了加工花菇菌包的原材料。

  “6至9月是加工菌包的时节,每天都有20来个村民在此务工。”联坪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彭远寿说,村里今年共发展了120个大棚,覆盖了全村所有贫困户。每个大棚需要成本近2000元,全部由zf建好免费提供给贫困户,每个大棚可容纳菌包864个,每个菌包成本价7元,购买菌包的钱则采取zf贴息方式,免息贷款给贫困户。冬季花菇收成后,由引入的公司以每公斤52元(干菇)的保底价收购。据了解,目前沿河全乡已试点发展花菇大棚146个。

  “种花菇不需要很强的劳力。”联坪村四组的贫困户邓信友有3个孩子,负担沉重,夫妻俩又多病,以前只能在附近打点零工维持生活,今年,他发展了8个花菇种植大棚,“如果顺利,这个冬天,我这8个大棚就可以有3万多元的纯收入。”

  同组的贫困户邓信发则看到了花菇产业的前景,不仅自己种植花菇,今年还在家建了个烘干房,买了两台烘干机,专门替村民烘干花菇、笋竹、洋芋等农特产品。今年,沿河全乡烘干房预计将达到29个,由zf按每平方米300元进行补助。

  笋竹,是沿河近年来一直发展的长效增收主产业。据了解,沿河有野生笋竹6万亩,近三年又利用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人工栽种了近3万亩,目前可利用的笋竹面积达到4万亩。“野生笋竹分布在大山里,新栽植的也多为不通路的地方,采摘和运输都多有不便,以前路没修好时更是无法为群众带来大的效益,全乡干笋年产量只有五十来吨。”吴雪飞说,基础设施改善后,可以大大提高笋竹产量,群众采摘也更加方便,笋竹会真正成为群众的骨干增收产业。

  下一步,沿河将引入一个笋竹深加工企业,以提升笋竹的附加值。同时,壮大食用菌产业,稳步发展原有的城口山地鸡、中药材、中蜂等特色产业。

  “以党建带脱贫,发展村集体经济。”吴雪飞说,围绕贫困村退出,沿河将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强化动态管理、推进村容整治等方面发力,今年要全面完成贫困人口的危旧房改造,进一步解决群众饮用水安全问题,完善各项基础设施,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