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回龙完小旧貌换新颜 丰都新闻网讯(记者 陶菲菲)暨龙镇地处我县长江南岸山区,距县城60公里,是典型的山区乡镇,镇内共5所中小学校,教师87名,中小学生985人。近年来,暨龙镇教育事业实现了质的飞跃,得到了镇内外师生、家长的高度认可,种种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暨龙镇教育管理中心党员教师的坚守与付出。
程学圣:让大山深处的学校破茧成蝶
2016年3月,全县教育“创均”工作开启之初,暨龙镇教育管理中心主任程学圣一头扎进相对落后的回龙完小。“硬件设施差,功能室短缺,校园文化完全空白。”看到该校的情况,程学圣眉头紧蹙。 没有校舍,学生们午休只能趴在桌子上;没有足够宽敞的办公室,老师们常常在自己寝室办公……这是程学圣“潜伏”在校内的见闻。他明白,这将是一场扎实的攻坚之战。 “我们这里有苗族学生,可不可以打造民族文化校园呢?”在与老师们的交谈中,程学圣寻到了一个很好的突破点。确立了突破方向,程学圣马不停蹄准备实施方案,向相关部门争取资金共计6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 资金一到位,程学圣便着手解决师生住宿、办公难题,紧接着,翻新校舍、配套新媒体设施、完善图书馆等功能室建设……一时之间,回龙完小旧貌换新颜,全校师生拥有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优质教育环境。 硬实力上去了,还要把软实力跟上。于是,程学圣与全校教职工一起研发开设了民俗文化课程。课间操时间,全校师生穿上民族服装,共同跳起土家族摆手舞、傣族竹竿舞等舞蹈。 经过一年的努力,回龙完小受到市县“创均”验收组高度评价,成为了全县“创均”模范,是暨龙镇内口碑最好的学校。如今,每月都有来自全县各地的中小学校教师前去参观学习。
黄安涛:黑面包公的暖心事
提起暨龙镇教育管理中心管理财务的黄安涛,许多与之相熟的人,眼前大都会先浮现出一个堪比包拯的严厉形象,然后又浮现出一个雷锋式的古道热肠的形象来。 在岗以来,黄安涛的业务能力和个人品德都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每有新政策出台,他总是及时认真研读,并给教职工培训指导,引导各位校长认清形势,不犯错误。 去年春,某校负责人****意识和纪律意识相对薄弱,想借助学校食堂逾矩给老师们谋福利,结果在月报的时候,黄安涛严守底线,不予报批,勒令其及时改正错误。 黄安涛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也是一个暖男。2015年,该镇教师张永芳不幸查出患癌,黄安涛得知后立即前去探望。看到病恹恹的张老师,想到她一个孩子在读大学,一个孩子残疾,还有一个离不得人的小外孙,经济和心理压力都非常大,黄安涛心里很着急,当即从自己的薪水中拿出500元给张老师,同时,发动全镇教职员工为张老师募捐20000多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张永芳的压力。在黄安涛等人的支持和鼓励下,张永芳渐渐康复。 “他不仅关照身边的人,在网上看到谁有什么困难,他也会不假思索捐钱为其解困。其实他的家庭压力也大,有一个身患重病的父亲和正在读大学的女儿,因此他常常入不敷出,生活很俭朴。”同事们都说,黄安涛既是“严包公”,也是“活雷锋”。
向中权:用心培养输送优秀教师
从2015年2月起,向中权接手了暨龙镇教科研工作。暨龙镇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资源的匮乏。优质师资不愿落地,优质成果难以进入,本地教师成长困难,暨龙镇教育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出现了“营养不良”的症状。“新老师不愿意来这穷乡僻壤,来了也留不住,这对我镇教育是很不利的。”向中权觉得自己抓住了一只烫手山芋。 思索良久,向中权决定重拟计划培养本土教师,动用自身资源邀请专业人才对全镇中小学教师开展点对点、面对面培训。没想到的是,培养计划受到了来自内部的阻力——校长们担心好不容易留下来的教师会离开,教师们大都安于现状,觉得培训“搞空名堂”“浪费时间”。 面对这种情况,向中权一方面反复给校长们讲政策,用情用理劝导几位校长积极配合培养教师,帮助教师并让其有走出去的可能。一方面和同事们积极跟教师做思想交流,给新老师出点子、找路子、搭台子,开展新老师合格课、老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精品课、先锋杯、教师集体备课等系列活动,用部分人的成长带动所有人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