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正权在给牛投放青草。
记者 杨忠明
秀美的高山,翠绿的山坡。
一个中年人拄着木棍,背着背篓,一瘸一拐走在山坡的小道上。
10月10日早上7点,张正权已经在山坡上忙碌了。
每天三背篓青草,是张正权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
割草对于一般村民来说,再容易不过了,但对于张正权来说,却显得很艰难。
张正权,善广乡上坪村四组人,今年46岁,父母年过80岁。10多年前,他离婚后带着儿女生活。
张正权19岁外出务工,由于没有一技之长,20多年来没有多大积蓄。2014年,张正权被定为贫困户。
2015年9月的一天,张正权在广州一建筑工地修建桥梁时,被钢板砸中右腿。经多方医治,虽保住了生命,却失去了右腿。
从此,张正权靠左腿和右假肢行走,只能返乡从事农业生产。张正权在帮扶责任人的帮扶下,靠种水稻、花生、玉米等农作物,于去年脱贫。
“脱贫、致富,关键还得靠自己。”张正权说。
今年6月,善广乡利用草场资源丰富这一优势,结合普惠金融贷款政策,创新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思路,探索了“普惠金融+肉牛产业”的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善广乡党委****何国辉成了张正权的帮扶责任人。在何国辉的帮助下,张正权贷款5万元作为保证金,认养了6头西门塔尔肉牛。根据相关约定,认养的肉牛每增重1公斤,村民可以收入16元。
张正权视肉牛为宝贝,无论刮风、下雨,他都要到山坡上割草喂牛,从不间断。
由于张正权是独腿,每次割草时他都得找个平台搁置背篓,否则难以起身背起20多公斤重的青草。
9月下旬的一天,张正权照常到山坡上割草,由于久雨不睛,草地湿滑,他左腿不慎一滑,身体的全部重量压在了假肢上,假肢重重地顶着他的大腿,痛得钻心。
事实上,这假肢的承重不能超过25公斤,而他的身体在50公斤以上。
张正权慢慢起身,拿出一点红花油涂抹在大腿处,继续割草。
在张正权的精心饲养下,如今,他的6头肉牛膘肥体壮,已经从认养 之初的均重150公斤,达到了每头均重300公斤,共增长900余公斤。也就是说,仅三个多月,张正权便可以收入1万多元。
“张正权有养殖信心,增收致富的决心很大。”上坪村党支部****闫光荣说。
“对于身体健全的村民来说,养殖6头肉牛都很困难,但他一名残疾人却能办到,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村民张正静说,张正权自强不息的精神得到了周围村民的认可,一些村民也跟着他发展起了种植和养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