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791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新华网:四川理工学院“理工”改成“科技”之后,该校“厚德达理,励志勤工”的校...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11-1 2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一所大学的校名就是它的招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早已和学校的办学理念、治学风格紧密融合在一起。更改校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对学校的******史和办学理念形成割裂。
  据媒体统计,近日来,四川、广西、云南等多地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公示申报升格、更名和转设的高校名单,20多所高校加入改名大军。例如,成都学院申请恢复曾用名成都大学,钦州学院申请更名为北部湾大学。
  高校改名潮几乎每年都会涌现一次,据统计,过去20多年中,在2000多所公办高校中,有将近一半高校改过名字。专科升格为本科,“学院”改名为“大学”,把校名中的“农业”“煤炭”“铁路”“地质”等字眼去掉,改名“科技”“理工”等,总之是向层次更高、地域范围更大、学科门类更广、类型更强的方向来改。“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经验,至少在中国高校中不适用。
  成功改名,可以提高学校知名度,让学校以及师生更有面子,还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投入,吸引优质的生源,是一件名利双收的事情。不过,改名也有改名的烦恼,比如泸州医学院更名的历程就一波三折。也并不是所有的改名,都能够得到校友以及社会的认同,这次四川理工学院拟更名为四川科技大学,就有校友认为,“应该留下‘理工’,换成‘科技’感觉从没上过这个学校。”还有人质疑,“理工”改成“科技”之后,该校“厚德达理,励志勤工”的校训是不是也要改?当然,更不是所有的改名效果都是积极的,有些学校几经周折改名之后,得不偿失,影响力反而变弱了,甚至有的不得不改回来。
  一所大学的校名就是它的招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早已和学校的办学理念、治学风格紧密融合在一起。更改校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使学校与其******史和办学理念形成割裂。按照有关规定,学院更名为大学,要满足“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在学科与专业方面,应拥有3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每个主要学科门类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均不低于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总数的15%”等要求。对于一些专业特色比较鲜明的高校来说,这意味着要增设学科和专业,扩大招生规模,进而有可能导致办学定位模糊,办学特色缺失。
  今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坚决纠正部分高等学校贪大求全,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科性发展的倾向,严格依据标准审批“学院”更名“大学”,便是一个鲜明的态度,其目的在于引导高校把精力和资源用于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与内涵发展上来。前不久公布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体制机制”,******报告谈到高等教育发展时也强调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进入普及阶段,内涵式发展才是未来发展方向。对高校的管理和评价,将变成分类管理、分类评价,以引导高校明确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而缺乏特色的同质化恰恰是大忌。
  什么是内涵式发展?是办学规模大,校园环境优美,还是学科门类应有尽有?恐怕都不是。人才培养才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内涵式发展必须聚焦于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必须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中心工作,全面提供人才培养能力,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经济的能力。如果改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固然好;如果改名不能,那么它不过是“换汤不换药”。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2
发表于 2017-11-1 21:43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查看全部内容 登录 | 入驻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