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208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忠县] 蜀汉壮烈将军严颜考略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8-9-18 1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蜀汉壮烈将军严颜考略2018-09-17 13:34 作者:陈仁德[url=]扫描到手持设备[/url]
字号:




严颜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否投降了?他对后世有什么影响?他出生在哪里?埋葬在哪里?此文一一作出回答。

一、严颜之史料

严颜在《三国志》中无列传,仅附见于陈寿《三国志·张飞传》中的有关记载,文字非常简略:(张飞)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常璩的《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也提及严颜:入巴郡。巴郡太守巴西赵筰拒守,飞攻破之,获将军严颜,谓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逆战?”颜对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飞怒曰:“牵去斫头!”颜正色曰:“斫头便斫,何为怒也!”飞义之,引为宾客。

两段文字略有出入,但情节相同。最明显的差异是,《三国志》称严颜为“巴郡太守”,《华阳国志》中“巴郡太守”为赵筰,严颜则为“将军”。成书稍晚的《华阳国志》当有所本,否则岂敢擅改。任乃强先生在《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中亦认为应该以《华阳国志》为准。

此外,《公孙述刘二牧志》还有一段文字提及严颜:刘主至巴郡,巴郡严颜拊心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放虎自卫”在《三国志演义》中为“引虎自卫”,似更贴切)

以上文字,就是严颜见于史书的全部记载。

《三国志》作者陈寿和《华阳国志》作者常璩都是四川人,他们笔下的严颜也是四川人。严颜的故事发生在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此后19年即公元233年(蜀汉建兴十一年)陈寿即出世。陈寿出世时,严颜应该去世不久。而陈寿去世时,常璩已经七岁。从严颜到陈寿再到常璩,时间相距都不是很久远,可以推测,陈寿的时代,许多和严颜同时代的人还健在。常璩的时代,严颜同时代的人可能均已谢世,但是获得详实可信的资料还是比较容易。因此,他们笔下的严颜应该是比较真实的。

又过了1000年,《三国志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出世,他在《三国志演义》中根据前述史料对严颜进行了再创作,形成很深远广泛的影响。明朝以后,对严颜的认知多半是从《三国志演义》中来的。

二、严颜之影响

在《三国志演义》问世之前,严颜的巨大影响早已存在着,兹举数例于后。

唐代贞观八年,严颜的故乡临江郡改名忠州,就是因为该地“地边巴徼,意怀忠信”,出过巴蔓子、严颜那样的忠勇之士。北宋王辟之《修夫子庙记》、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明代曹学佺《蜀中名胜记》、明代陈秉彝《禁土主赛会记》等等,皆持此说。古郡易名是极慎重之事,此说应可置信。同时,唐王朝还追赠严颜为“壮烈将军”,并追封忠州刺史。

唐代安史之乱时的忠义之士张兴,其壮烈之举几乎是严颜的再现。据《新唐书·张兴传》:张兴者,束鹿人,长七尺,饭至斗米,肉十斤,悍趫而辩,为饶阳裨将。禄山反,攻饶阳……兴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乘城。贼将入,兴一举刀,辄数人死,贼皆气慑。城破,思明缚之马前,好谓曰:“将军壮士,能屈节,当受高爵。”对曰:“昔严颜一巴郡将,犹不降张飞。我大郡将,安能委身逆虏?今日幸得死……”思明怒,锯解之。

北宋大文豪苏轼、苏辙兄弟过忠州,双双写下了凭吊严颜的诗篇。苏轼《严颜碑》诗:“……严子独何贤,谈笑傲碪几……何人刻山石,使我空涕泪。吁嗟断头将,千古为病悸。”苏辙《严颜碑》诗:“……相传昔者严太守,刻石千岁字已讹。严颜平生吾不记,独忆城破节最高……临危闲暇有如此,览碑慷慨思横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他著名的《正气歌》里将严颜奉为“哲人”“典型”,“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以上例子不多,但分量极重,分别为****王朝之诏令,正史《新唐书》之记载,大文豪与民族英雄之诗句。只须一例,便胜过许多野史杂记。

三、严颜是否投降

近年来,学界部分人对严颜颇有贬损之词,他们认为严颜虽然高喊“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但是在张飞的义气感动下,最终还是投降了,归根结底还是“降将军”。

其实大谬不然!

此说所持证据乃是《三国志演义》中所描述:群刀手把严颜推至。飞坐于厅上,严颜不肯下跪。飞怒目咬牙大叱曰:“大将到此,何为不降,而敢拒敌?”严颜全无惧色,回叱飞曰:“汝等无义,侵我州郡!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飞大怒,喝左右斩来。严颜喝曰:“贼匹夫!砍头便砍,何怒也?”张飞见严颜声音雄壮,面不改色,乃回嗔作喜,下阶喝退左右,亲解其缚,取衣衣之,扶在正中高坐,低头便拜曰:“适来言语冒渎,幸勿见责。吾素知老将军乃豪杰之士也。”严颜感其恩义,乃降。

这只是演义,并非正史。《三国志演义》中的许多情节,比如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张飞鞭督邮等精彩情节,都是虚构的。同理,严颜投降亦属虚构,不足为据。

我们来看正史《三国志》和《华阳国志》是怎么记述这一情节的。《三国志》称“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华阳国志》称“飞义之,引为宾客”。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飞壮而释之”或者“飞义之”,都只是张飞单向的主动作为,并不代表严颜有什么作为。二是“引为宾客”,关键词是一个引字,依然是张飞单向的主动作为。引为宾客,也只是说张飞对严颜以礼相待,当成宾客而已。张飞单向作为后,严颜有什么反应,是否互动,并不见于记载。不能因为张飞的义释就推出严颜必然投降的结论,义释和投降相去何止万里。总之正史中只见严颜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而不见严颜投降,即使“引为宾客”,也不是投降,严颜依然无愧于“断头将军”的称号。

还有一种说法是,既然严颜没有投降蜀汉,后世怎么称之为蜀汉壮烈将军?我对此的理解是,凡是跨越两朝的人,其断代均靠后,这里的蜀汉是指时代而非政权。而且,壮烈二字恰恰证明严颜为“断头将军”而非“降将军”。

张飞义释严颜后,严颜还有什么活动?他是怎么死的?正史无一字记载。有一种说法是,建安二十四年(220年)严颜得知刘璋死讯后,为报故主之恩拔剑自刎。此说有明显演义痕迹,就我浅学所及,尚未找到可靠出处,似不足信。

四、严颜故里遗迹

严颜是东汉临江人,临江即今重庆市忠县。忠县老城之东有严颜故里,树有“蜀汉壮烈将军严颜故里碑”。1944年,陈德甫先生所撰《忠县志》(下同)载:“蜀汉壮烈将军严颜故里碑在东门外严家桥,清同治十二年知州庆征立。石高约一丈、阔三尺。乌程邱宝德书,隶字体,字大约一方尺,旁书小字约三方寸。笔势古朴遒劲,拓者甚众。今渐剥缺。”此碑我少年时经常瞻望,印象极深,至今犹历历如在目前。

严家桥又叫严颜桥,《忠县志》载:“严颜桥,桥建于东涧上。相传为汉严颜故里,故名。桥阔一丈,长约五丈有奇,望之俨若长虹。”桥上历代文人题咏甚多,比较著名的有明代舒容《严颜桥》:“城东流水响潺潺,构屋横遮碧玉环。忠郡几番更太守,桥名依旧匾严颜。挥毫有客工吟咏,乘驷何年任往还。千载忠魂昭不泯,独留壮烈在人间。”清代黄之骥《严颜桥》:“白沙翠竹映清渠,壮烈将军此旧居。一语断头能就刃,几人题柱欲停车。依刘巳引穷山虎,扶汉终看得水鱼。万古巴台同不朽,忠忱长与卫州闾。”

忠县为了纪念严颜,还将一条街命名为“严颜路”,《忠县志》载:“严颜路,治城下南门外沿半边街直抵严颜碑,至马王庙止。”

严颜故里与严颜桥、严颜路,在三峡工程蓄水后,已全部为江水淹没,其方位在今滨江路之下江底。

至于近年一些人将忠县乌杨街道将军社区宣传为严颜故里,则纯属无知炒作,可笑之至。将军社区只是将军墓所在地,与故里毫无关系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2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18:12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查看全部内容 登录 | 入驻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