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34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桥都”崛起背后 重庆还有这么多大桥的故事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8-11-26 1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重庆主城如今拥有29座跨江大桥,是国内公认的“桥都”。陈睿 摄
  1980年7月2日《重庆日报》一版,刊发了《重庆长江大桥胜利竣工通车》的消息。
  1980年7月2日,《重庆日报》一版刊发了《重庆长江大桥胜利竣工通车》的消息,时任大桥工程技术员的刘成清和《重庆日报》一道见证了这个让人兴奋的时刻。
  38年过去,如今的重庆主城,拥有长江、嘉陵江跨江大桥29座,是国内公认的“桥梁之都”。这38年来,在参与重庆一座座桥梁建设的过程中,刘成清成长为全市有名的桥梁专家,退休前担任重庆城建集团桥梁分公司总工程师,他经手建设的市内外桥梁多达数十座。
  谈起自己的修桥经历,刘成清激动地说:“我和《重庆日报》一样见证了桥梁建设给城市带来的变化和重庆这个‘桥梁之都’的崛起。”
  重庆长江大桥修建时——
  万人齐碎鹅卵石,珊瑚坝像集镇被称为“桥工新村”
  “重庆长江大桥通车前,主城跨江大桥只有牛角沱嘉陵江大桥一座。”刘成清回忆,那时,到渝中区称为“进城”。如果要去南坪或者江北,不仅人要坐渡船,汽车也要过轮渡。轮渡最辉煌的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左右,早上5点多开航,晚上10点收班,乘坐轮渡的市民非常多。
  不过,因为重庆经常出现大雾,乘坐轮渡的市民饱受过江之苦,下午三四点钟大雾散去才上船是常事。因为过江交通不便,重庆人对桥梁建设有着很高的热情和渴望。但当时受人力物力财力限制,修建一座跨江大桥非常不容易,需要举全市之力。
  “重庆长江大桥修建时,江北、渝中和南岸的居民非常积极。”刘成清说,重庆提的口号是“人民大桥人民建,人人都要为大桥做贡献”。珊瑚坝出现了“万人齐碎鹅卵石”的壮观场面,工人、军人、学生、妇女都参与其中。当时,《重庆日报》报道这一盛况时,说珊瑚坝工棚、食堂、库房林立,像个集镇,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桥工新村”。
  刘成清至今记得1980年7月1日重庆长江大桥通车当天的盛况,不少人跑去踩桥。“以前从南岸区到渝中区必须乘坐轮渡,一等就是半天。重庆长江大桥让两岸市民出行变得风雨无阻,从桥的一头走到另一头不过10来分钟。”
  主城平均每5公里有两座大桥——
  约60%市民每天要经过两座以上桥梁
  重庆长江大桥通车之后,尤其是直辖以后,重庆建桥的速度加快,从最初的几年建一座桥发展到一年同时开工建几座桥。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和菜园坝长江大桥同时开建,朝天门长江大桥、鱼洞长江大桥和嘉华大桥同一天开工,这种桥梁建设的“大手笔”让重庆市民习以为常。
  刘成清说,随着石门大桥、黄花园大桥、嘉华大桥等桥梁通车,沙坪坝、观音桥、鸿恩寺等地逐渐繁荣,曾经的荒芜之地变成了热闹的商圈和居住区,桥梁与重庆城市发展结下不解之缘。
  刘成清说,上世纪50年代前,重庆没有一支像样的建桥施工队伍。为发展重庆桥梁建设队伍,全力建设牛角沱嘉陵江大桥,1958年重庆市组建了首支桥梁专业建设队伍——重庆市牛角沱大桥工程处,之后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重庆市桥梁工程公司,2013年由重庆建工集团划归其所属的城建集团管理。
  “因为中铁大桥局参与了牛角沱嘉陵江大桥的修建,所以,重庆长江大桥是重庆人自己修建的第一座城市跨江大桥。之后,这支队伍里的不少专家都参与到了重庆其他大桥的建设中。”刘成清骄傲地说,“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重庆80%的桥梁都是桥梁公司修的。”
  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重庆桥梁建设规模扩大,全国诸多修桥队伍相继入渝,重庆的桥梁建设呈现了“群雄角逐”的局面。但城建集团桥梁分公司始终是重庆桥梁建设的主力军,建设了主城约1/3的跨江大桥,包括牛角沱嘉陵江大桥、重庆长江大桥、李家沱长江大桥、石门嘉陵江大桥、鹅公岩长江大桥、双碑嘉陵江大桥等。
  在修建本土桥梁的同时,重庆的修桥队伍也有了走出去、征战全国市场的底气。自上世纪80年以来,城建集团桥梁分公司修建的外地桥梁包括牡丹江大桥、海南洋浦大桥、金马大桥、广东三水大桥、西藏艾玛岗亚鲁藏布江大桥等17座,“重庆造”桥梁分布在东北、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因为修建的桥多,主城区平均每5公里就有两座大型跨江大桥,60%左右的市民每天要经过两座以上桥梁。
  “如今,重庆市民说起城市名片,除了想到美女、火锅、山城外,还会想到‘桥都’。”刘成清说。对于重庆市民而言,桥梁已经成为绕不开的民生工程。
  与两江上22座桥有关的刘成清——
  “重庆的桥梁不光是交通工具,也是城市的艺术品”
  2008年3月,当时的市城乡建委(现为市住房和城乡建委)对刘成清给出了这样的评价:“重庆两江上,至少有22座桥与刘成清有关。”
  刘成清介绍,因为重庆的桥梁数量多、桥梁规模大、桥梁技术水平高、桥梁多样化、桥梁影响力强,茅以升桥梁委员会2005年会认定重庆是中国“桥都”。
  2006年5月10日,《重庆日报》在要闻版位置推出了《重庆“桥都”名副其实》的报道。同月28日,重庆日报又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了重庆长江大桥的姊妹桥——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千吨钢箱梁与大桥成功合龙》的消息。当时,刘成清就担任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项目总工程师,那时的他已60多岁。
  “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为钢混结构,主跨330米,是同类桥梁中的‘世界第一跨’。”刘成清说。
  他认为,重庆的桥梁创新打破世界纪录并非刻意而为,而是解决问题的需要。比如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与老桥重庆长江大桥主梁净距仅5米。既要满足新桥的其他桥墩都必须与旧桥的桥墩位置对应的要求,又要满足现行规范通航要求,唯有把两个主跨之间的P6深水基础桥墩去掉。如此一来,复线桥的主跨就变成330米。
  刘成清参与了主城十余座桥梁建设。他认为,“重庆的桥梁不光是交通工具,也是城市的艺术品。”
  “重庆的桥梁,已经成为重庆城市的灵魂。”作为建桥人,刘成清对重庆桥梁有着特殊的情感。他希望重庆在建设桥梁的过程中,更多的考虑将桥梁作为艺术品精心打造。比如结合桥梁自身特点为桥梁定制个性灯饰,让“山水城桥”交相辉映的美景为重庆夜景增添风采。
  “姊妹桥、轨道桥都将为‘桥都’建设注入新内涵。”刘成清说,如今,黄花园大桥、嘉华大桥等桥梁每天的车流量都很多。随着交通需求的增加,主城可能会出现更多像重庆长江大桥和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那样的“姊妹桥”。
  “桥上跑汽车、桥下跑轻轨的奇观也将是‘桥都’的特色。”刘成清说,随着轨道建设提速,重庆城市将出现更多公轨两用桥,它们将成为城市的新风景。除了现在的旅游热点千厮门大桥外,曾家岩大桥、红岩村大桥等轨道桥建成后,都将成为新的旅游景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连接招租|手机版| ( 苏ICP备13006526号-1 )

GMT+8, 2024-6-16 14:51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