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本帖最后由 黎君 于 2020-1-9 10:06 编辑
一,国家级城市群的基本规律。
国家级城市群是由一线城市催生的,二线城市的城市群并不具有国家意义,也不具备参与世界产业分工的能级,
其基本规律是这样:500公里的资源腹地只能出现一个一线城市,一个一线城市最多形成200公里直径的一体化城市群,200公里到500公里范围是一线城市的一级市场腹地。
指望着重庆与成 都这两个相距300公里范围内出现两个一线城市,形成两个城市群,并且还是一体化的经济区域,在这个地球上并不存在。
准确地说,中国只有北京上海算是两个政 治经济功能完整的一线城市。广州深圳虽然经济体量不错,但称为一线城市实在言过其实,香港、深圳、广州三个城市加起来,或许算个一线城市。
香港承担着大湾区一线城市的门户功能、金融功能,深圳承担产业功能,广州承担军政功能。香港殖民地对母国的兴趣集中在深圳,前三十年中国的国家公信力通过广东传递到深圳,改革开放举国之力的产业塑造集中在深圳,我们再说通俗点,这是****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三大世界级革命跨越200年共同作用的结果,才有了深圳的崛起。即便如此,深圳、广州、香港,任何一个城市单独拿出来,都不能算一线城市。
珠三角大湾区城市群的形成,对后来者来说,不具有任何借鉴意义、复制意义、推广意义。更不能证明重庆与成 都两个相距300公里的城市可以同时成为一线城市,而且还形成一体化的经济功能。
长远看,以恢复中国在西太平洋的朝贡体系为标志的民族复兴来说,珠三角也难说不会失去门户价值,香港的今天值得大湾区的明天镜鉴,大湾区对城市群的研究并不具有学术意义。
长三角也是如此,无论南京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会膨胀到多大,譬如杭州都市圈与宁波都市圈即将粘连,形成140公里跨度的城市群落,超过上海市区,但本质上都属于上海这个一线城市的一级市场的范畴。没有上海,长三角都市圈意义有限,长三角城市群不会有参与世界牌局的能力,甚至其形成也是未知之数。
二,成 渝城市群的困境
我们回到正题,国家意图把四川盆地培育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应该怎么办?
其要旨很简单,首先是举国之力建设的上海和大湾区成为了一线城市,接着才吸引了世界资源继续产业升级,城市群只是一线城市熠熠星光之下的自然规律,马太效应,切不可本末倒置。而成 渝城市群就在这个问题上犯了根本性原则性的错误。
四川盆地没有一线城市,指望重庆成 都相距300公里而同时成为一线城市,这不符合经济规律。没有一线城市的成 渝城市群,希望成为全国牌手参与世界玩家根本就是画饼充饥。
成 渝城市群大致是想形成两个都市圈,双核共振,激活整个四川盆地城市群,这么大的面积,这么多人口,岂不是比珠三角更具吸引力?想想就美,简直是躺在被窝里都要笑出声来。——这是想当然!这是文艺青年的思维!
为此就想当然地扶持成 都,扩张成 都都市圈,其抓手就在于成 都东扩。所谓成 渝城市群一轴双核双带三区,其实是个迷魂阵,制定者自己都不会相信。成 渝城市群的要义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成 都东扩。
为了给成 都东扩扫清行政区划障碍,其思路就是肢解重庆,为成 都东扩生成理论依据。
其具体做法是把重庆天然的行政经济区域重庆都市区,肢解为都市圈,继而肢解为城市群,以便相应地把成 都主城区向东扩展为都市圈。比如把德阳资阳培养为成 都都市圈的节点城市,把江津培养为重庆都市圈的节点城市,拜托,德阳资阳不属于成 都,而江津是重庆主城区,节点你妈那个B啊!
按照成 渝城市群的思路,不要说把成 都都市圈绕城第六环扩张到资阳,你就是把成 都都市圈第十环扩张到重庆,第二十环扩张到上海,第三十环扩张到东京,大家都给成 都捧场,其经济核心成 都夹皮沟作为中国最偏僻却偏偏没有边境之利的城市和经济单元,能产生一线城市的能级和效应吗?这不是画饼充饥,自欺欺人吗!成 都几千年来都没有成为全国性的中心城市,你认为现在交通便利了蜀道不难了然后只要先踩扁重庆再踩扁上海就能做到吗?这个地球上,有哪个一线城市会诞生在一个死角?这他妈是唐诗三百首读傻了吧!
深圳十年崛起,上海十年崛起,都成为了世界级玩家。成 渝城市群打重庆抬成 都,迄今二十年有余,是一个大型国家级经济体崛起的周期,其结果完全耽误了重庆,根本抬不起成 都,在世界经济版图看不到位置,已然成了你们这帮经济文艺学贼耽误内地二十年的失败试验的残次品。
三,四川盆地的出路
四川盆地要成为全国增长极,世界级玩家,根本要义是要有一线城市,其后必然会有一体化的城市群,根本不需要你们呕心沥血绞尽脑汁形而上学倒因为果缘木求鱼。
500公里范围只能有一个一线城市,就连打得不可开交的洛杉矶与旧金山也超过500公里;一体化城市群不会超过200公里,纽约与费城不过100余公里,纽约与波士顿不过300公里,完全就是各自独立的经济单元。
四川盆地面积16万平方公里,不必然要全域城市群化,这方面不要理想主义完美主义强迫症,这是典型的弱者心态。重庆成 都300公里,既不可能出现两个一线城市,也不可能一体化。
四川盆地比较理想的经济区域架构是,以重庆大都市区为极点形成跨度200公里面积10万平方公里的环渝城市群,参与国际竞争,加上以成 都夹皮沟地震带城市群为代表的一级市场腹地,作为资源保障。这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了。
四、如何在四川盆地培育一线城市
要在四川盆地培养一线城市,成 渝城市群的做法不靠谱,其结果是耽误了重庆,抬不起成 都,双核共振,螃蟹效应,大家都成为欲振乏力的残次品,再加上内外环境势异时移,现实的做法应该要有别于深圳上海。
深圳上海在举国之力的支持下,借助门户效应,靠着欧美殖民体系的产业分工,升级产业,殖民中国内地,实现城市崛起,成为一线城市,进而带动了城市群的形成。
考虑到以后的国际现实,对国家有益处的现实做法应该是两点:以重庆为中心,沿着一带一路南北通道殖民沿线省市以及中南半岛,把游离到中南半岛的世界资金拉到重庆来;其次,重庆沿着长江经济带轴线东进与上海竞争中原地区,倒逼上海升级产业与日本竞争东南亚。重庆、深圳可与上海在东南亚会师,分进合围逼走日本,整个西太平洋地区就会朝着中国传统的朝贡体系倾斜。
需要强调:在四川盆地,只有重庆做得到这一点。我们不妨说得再明白一点,成 都死角夹皮沟地震带城市群做不到。
总结一下:
四川盆地比较合理的经济区域架构应该是环渝城市群,加上以成 都死角夹皮沟地震带城市群为代表的一级市场腹地。
四川盆地只会有一个一线城市,分散资源,双核共振,四川盆地就不会有一线城市,就谈不上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第四极,也谈不上国家级城市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