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95后的“理想之城”。 一线城市就业机会多、薪酬福利高,但生活压力巨大,去不去一线城市发展,几乎是每年的毕业生都要纠结的问题。加之,疫情至今还没完全平复,人们大范围的跨地区流动变得更加审慎。 但随着近年城市群的发展,人才对就业地的选择,已经不局限于“某个城市”了。 根据智联招聘、泽平宏观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以及《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报告,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等城市群成为了人才,特别是95后人才的热门求职地。城市群内的人才交流甚至比一线城市之间的交流更为活跃。 难道城市群“内部流动”成了这届年轻人求职的新出路? 95后更爱城市群,长三角热度最高 根据《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报告,95后约占总体招聘人才的41%。这群16-26岁的年轻人正成为求职的生力军。 那么95后人才最热衷去哪个城市工作? 无论是对于总体人才,还是95后人才来说,一线城市对他们的吸引力都是最高的,其次是新一线城市。 
但95后群体和整体还是有差异的。比如郑州对整体人才的吸引力不算高,排19位,但在95后人才中的呼声很高,排到了第十名。 年轻人可能是被郑州的直播产业吸引了。根据《2021年直播产业人才报告》,郑州对于网络直播人才的需求排全国第四位。 相反,宁波的整体人才吸引力很高,排第9位,但在95后人才中只能排到22位。 宁波是制造业大城,但似乎不太受年轻人待见。可能是因为宁波的行业太过精专,对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更加友好。 研究团队也注意到,对人才吸引力排名靠前的城市,呈现出集群现象,这得益于近年城市群的建设。 “城市群(Megalopolis)”的概念最初是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其论文《大城市连绵区:美国东北海岸的城市化》提出。 2006年的时候,我国就把建设城市群写进了****文件。2014年,《国家新兴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要建设19个城市群。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也提出了“发展壮大城市群”的要求。 城市群建设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向了城市群。根据《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报告,近四年,每年都有超六成的人才希望去五大城市群发展。 
对于年轻人才来说,城市群的吸引力也是相当高。根据智联招聘的数据,95后五大城市群净流入14.30%,远高于总体的7.83%。 这么多城市群当中,最受人才欢迎的是谁呢? 长三角当之无愧是第一名。无论是总体还是年轻人才,去长三角就业的热度都是最高的。 粤港澳大湾区紧随其后,虽然京津冀的年轻人才依然是正增长,但整体人才出现外溢现象,而渝蓉和长江中下游城市群也都出现了“想出去的人,比想进来的人多”的局面。 城市群内部流动,粤港澳大湾区最活跃 人才纷纷涌向城市群,殊不知,城市群内的流动也相当活跃。 有学者研究发现,城市群内市区常住人口500万人以上的核心城市至少要有一个,而大城市或都市圈不少于三个。 所以,在城市群里面,既有大城市之间的强强联手,也有大城市带动周边小城市的发展。 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的人才流动甚至超过了一线城市之间的人才流动。根据《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报告,城市群内人才流动已经取代2019年京沪间的人才流动,成为主流。 城市群内部人才的活跃流动,恰好体现了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紧密的协同关系。 那么城市群内部人才是如何流动的,哪个城市群内部人才流动最活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