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广西,以“山清水秀”而闻名于世,“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更是作为代表广西形象的最靓丽名片。众多国内游客和外国友人慕名而来。 
▲桂林山水甲天下 以至于今天,提起广西,有的人还以为广西的省会(首府)城市是桂林。广西第一大城市、真正的省会(首府)城市——南宁则鲜人问津。 
▲南宁,广西第一大城市和首府城市 当然,桂林之所以能够闻名于世,不仅因为“山水甲天下”,更重要的是,自宋到民国近千年时间里,桂林一直充当广西****、文化中心城市的角色。 直到清末民初,广西省会的选址才围绕着桂林和南宁产生争议。最终在1950年,********同意把广西省会设立在南宁。1958年,广西设立自治区,南宁成为首府。 那么,桂林千年以来的省会地位,为何在20世纪短短一百年间动摇,并最终让位给南宁呢? 
▲桂林和南宁的省会之争 一、岭南纳入华夏文明 从广西地图上看,桂林居广西东北边缘,南宁则位于更中心的位置。用现代视角来看,桂林不符合设置省会的逻辑。 
▲桂林偏北,南宁偏中心 然而,从更大范围的历史和地理视角上看,桂林则比南宁更接近于古华夏文明的核心——中原地区。广西****中心的选择,正是出于这个考虑。 
▲桂林是北方进入岭南地区的第一站 岭南地区纳入大一统的中原王朝,始于秦始皇。 古代的百越民族是广西壮、瑶、苗、侗等现代少数民族的始祖,他们分布在岭南一带。相比于更先进的古华夏文明,百越民族的社会仍然是半封闭状态,铁器和牛耕还未得到普及,农业生产落后。 
▲南方的百越民族 秦始皇在中原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19年调集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 然而,秦军的第一次进攻进展缓慢。一方面,南方气候炎热、丛林密布,秦军士兵上班辛苦不说,因粮草运输困难,下班还吃不上饭。 另一方面,百越民族凭借着深山丛林不断地对秦军发动攻击。仗打了五年,秦军损失惨重,被迫退回岭北。 早在第一次进攻前,秦军就已经开始修建灵渠以弥补后勤运输的不足,但是灵渠还未建成。 
▲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 公元前214年,灵渠开通,并连接了湘江和漓江。秦军的兵员和粮草得以源源不断从中原进入广西。凭借着灵渠这条重要补给线,秦军发动第二次进攻,一年内完全统一岭南地区。岭南从此初步纳入了华夏文明。 灵渠沟通中原和岭南,是华夏文明进入广西的重要通道。因此以桂林为基础的广西东北侧成为岭南里文明开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而越往西南部的山区,百越等土著部落越多,文化也更落后。 秦汉时期,北方士兵的留守和中原移民给桂林带来充裕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方法。军队和移民沿灵渠南下,占据土地丰沃的河谷和平原地区,一路开垦,百越人被迫迁往南部和西部的山区。 
▲岭南地区的壮族分布比例,越往西南比例越高 西汉时期,桂林便设置始安县,这是桂林建城的开端。而南宁因地处偏远的西南,建制则比桂林晚了三百年,到东晋时期才置县。 大一统的汉朝灭亡后,从南北朝到唐朝,佛教在中原地区普遍盛行。桂林作为中原华夏文化进入广西的第一站,佛教也在桂林生根发芽。鉴真和尚和许多文人墨客游览桂林,同时地方gy大力开荒拓土,推动桂林的发展。 此时,桂林地区与中原文明已完成接轨并同步发展。其他地区依然是土著部族盛行,侵扰不断。 唐初在岭南地区设立岭南道,治所广州,“道”是一级行政区。唐末内忧外患不断,于861年设立岭南西道,治所在南宁(邕州),因为南宁“西接南蛮,深据黄洞,投两江之犷俗,居数道之游民”,有利于加强西南边疆的控制和管理。 
▲唐朝设岭南道,治所广州,后分为东、西两道,南宁成岭南西道治所 邕州成为治所是唐末内外叛乱不断的无奈之举,几十年后,唐朝便灭亡。 从秦到唐一千年的历史里,岭南地区是一个从落后封闭到逐渐纳入华夏文明的进程。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桂林成为岭南文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华夏文明以桂林为据点,往岭南周边传播开来,这为接下来桂林成为广西省会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