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成嘟春熙和花蕊的来历
某些人认为成嘟的地名、路名等很有文化,比如春熙路,花蕊等。有人就说春熙路名字嘿好听,嘿有历史,嘿有文化,到处广而告之。那么我们就来摆一摆春熙路的历史、文化。
春熙路始建于1924年,是四川军阀广安人(现在算不算是重庆都市圈人,你们决定)杨森提议兴建,名为"森威路",可能因为杨森号称森威将军。后杨森被其他军阀赶出成嘟,为消除杨森在成嘟办这件大事的痕迹,"森威路"就改名为春熙路。"纹革"中于
1966年改名为"反帝路",可能因为米帝曾经在这里作威作福,压迫过中国妇女(见下面摘要)。后又改回春熙路,历史不长嘛?
另:森威路本打算修成直线,但当时的总府街馥记药房老板郑少馥是法国领事馆的翻译,成嘟可能是最早有"钉子户"的城市,值得宣传。杨森无法,也只好妥协。
看到春熙路这几个字,除了以上的解释外,似乎还有其它的意思。你会不会联想起“一座叫春的城市”,不男不女的“李X春”,大佬“Li春城”。
下面是文章“旧中国女支女血泪史:抗日胜利后接待美国大兵(2)”的摘要,这条路的确与“春”有关。也与“熙”有关。就是那种美人多嘛。美国人到这个城市来建领事馆(不久前撤销)是否与这段历史有关?毕竟当年就建了个特等院招待他们嘛。
过了两天,我们三人被领到春熙路前街临时设立的"特等女支院"。这里原来是个旅馆,院里游荡着好多美国兵。一拨一拨的名女支被陆陆续续送进来,聚集了足有二百多个,简直像个猪羊市、骡马场。
女支院门口和院子四周都有许多国民党兵持枪在大门守护着,为他们站岗放哨,保护美国人的特等权利。
来源https://news.sina.com.cn/cul/2004-12-15/2065.html,在此向原作者致谢。
纪念花蕊夫人就更有意思了,就算她是诗人吧,但是她的一首诗,直接曝光了此地男仁都是软蛋。
怎么回事呢?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这是花蕊夫人,辱骂14万“软男人”的著名诗句。
花蕊夫人并非后蜀主孟昶的正宫娘娘,据《十六国春秋·蜀志》记载,公元964年,北宋大军一路南下,后蜀国君孟昶君臣和大兵投降,后蜀江山被大宋收入囊中。作为战犯妻子的花蕊夫人,随即变成了赵宋的贵妃后作下了这首诗,算不算是投名状?你们自己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