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本帖最后由 时光管理工 于 2023-4-1 12:41 编辑
“扬一益二”的说词 最早是由在四川生活长大的北宋山西人司马光吹起来的,他自称是抄袭晚唐一个从没到过四川、名叫卢求的外省人天马行空编造的《成 都记》的序言。是否真的如此,已经查无实据,
据说这本《成 都记》很早就已失传,也许只有司马光等少数几个人见过吧。历史就是如此,正因为无法考据,所以几百年后,谎言才会反而流传更甚。今人谈论“扬一益二”,都是依据司马光的“据说”,但司马光自己都是“据说”,于是这个“据说”就成了今天的“史源”,却无任何证据。
那么,历史上是否真的有过“扬一益二”呢?
这里先不论唐朝的成 都,是不是真的“益二”,就连“扬州”是不是真的在唐朝,超过了唐三都“上都长安、东都洛阳、北都太原”而为天下第一,都是问号。就算真有《成 都记》胡编瞎咧“扬一益二”,那也只能代表当时他个人的看法而已,根本不能直接拿来当作“历史证据”,“以史证史”本来就不可信,何况是失传的“据说”!
那么,历史真相又是怎么样的呢?
以唐朝最鼎盛的天宝八年为例,据唐《通典》载,当时全国正仓储粮共4200万余石,而包括自诩“天府之国”成 都平原在内的所谓剑南道仅区区22万余石,只居全国十道中的第九位;全国义仓粮总数为6300万余石,剑南道也只有180万石,居全国十道中的第八位!可见,古代文学描写中的那些成 都繁荣,在真实历史中实际并非那么夸张,或者根本就是个人意淫。
也有人辩解说,最早在《成 都记序》神吹“扬一益二”的卢求只是唐朝晚期大中(847~860年)时代的人,唐晚期也许有过短暂“扬一益二”。那么唐晚期的成 都,经济实力到底又如何呢?历史记载,黄巢起义时,唐僖宗(873~888年)也曾避难到远离中原的边关小城成 都,当时曾因川东长江航运为贼韩秀升起兵断绝,“江淮贡赋皆为贼所阻,百官无俸”,证明唐晚期如果没有江淮地区粮食的支援,仅以川西成 都平原之力,连供应朝廷在成 都所需都办不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