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研究背景:
经过近20年发展,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本地集散功能基本建立,航空货运枢纽地位优先确立,但作为中国门户航空枢纽的转运功能仍待强化,国际中转功能尚显不足。阐述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发展概况,从核心指标、功能定位和功能布局3个方面分析其发展目标与规划功能实现度。通过与国际主要客货复合型机场进行对比,指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优势与差距。进而提出针对性发展策略:一是完善本地集散功能,加快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优化航空枢纽周边道路系统;二是强化国内门户功能,提升国际航线网络通达性和航班密度,实施高水平联程联运;三是巩固航空货运功能,完善机场货运区布局,优化通关便利性和信息化水平;四是提升国际中转功能,改善中转设施条件,优化航线网络结构,提高航班衔接水平。
杨晨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 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交通政策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
研究背景作为全球交通网络的核心节点,国际航空枢纽不仅是促进国际间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高效运转的重要引擎,其发展水平更是衡量区域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在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全球化进程中,国际航空枢纽始终扮演着支撑和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角色。国际航空枢纽的能级和航线网络优势对于吸引全球投资、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重视并加强国际航空枢纽的功能提升、增强其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已成为各国和地区发展策略的重要方面。近20年,上海国际航空枢纽不断发展壮大,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均实现了跨越式增长。面对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更高要求以及亚太地区机场的激烈竞争,上海国际航空枢纽需进一步识别优势与不足,锻造长板、补齐短板,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通过研究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发展现状并对标全球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航空枢纽,本文深入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功能提升及发展策略,为上海市乃至中国航空运输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