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楼主: hqfbpl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改革】重庆是继续县改区,还是合并裁减区县?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6-9-6 13:53 | 只看该作者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应该回归省、县两级体制,同时需要做大县域经济,弱化省权干涉,才能真正调动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保持社会良性发展。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6-9-8 12:28 | 只看该作者
重庆女性论坛
发展得好的县升区,贫穷的县并入周边较好的县,集中资源共同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欢迎入驻!
73
发表于 2016-10-13 16:49 | 只看该作者
说普通话,从我做起,全面提升重庆文明程度
“巴蜀文化”并非“自古就有”!

所谓的“巴蜀文化”,其实并非“自古就有”,它只是近代以来,随着重庆城市地位、独立意识上升,才逐渐炒作起来的一个新“地域文化”名词!

1941年,卫聚贤先生在《说文月刊》首次提出“巴蜀文化”概念,结果招致中国文化界一片质疑。抗战时期,随着陪都重庆直辖,脱离四川之后,重庆一些文化人开始提出独立的“巴文化”概念,并将其与“蜀文化”并列。但实际直到今天,中国文化界也还没有完全承认有“巴蜀文化”这个概念。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重庆计划单列,重庆文化界又开始出现一批“文化独立思潮”。以董其祥先生为代表,更进一步提出重庆自己的“巴渝文化”概念,以彻底抛弃“蜀文化”,不过,当时国内响应者并不多。直到1997年,重庆再次直辖,脱离四川之后,“巴渝文化”炒作,才开始从民间上升到官方。去“川”化成为重庆一种潮流,渝蓉口水战也因此知名全国......

如今,“巴蜀”、“渝蓉”这些近代才开始“专有”的名词,已成为一种刻板模式。别说普通大众,就是一些所谓的文化人,只要提到四川的历史文化,都会神经质的自动把四川盆地内的一切事物和人,下意识归为“以重庆为中心的巴”、“以成都为中心的蜀”两大类,非此即彼。“四川历史”由此被彻底误导!不仅外省人,也包括很多川渝本地人,经常会误以为“四川自古即是巴蜀文化”、“四川自古就是渝蓉双中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点评

古代,没有“巴蜀文化”,更没有所谓的“巴渝文化”! 近代,重庆因政 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开始“以巴文化中心自居”。直至上世纪四十年代,卫聚贤首次提出“巴蜀文化”这一“新地域文化”名词,以“巴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17 11:46
先秦时代的巴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消失,历史上从不曾有过什么独立的“巴文化概念”! 秦汉一统华夏后,中国只有“汉文化”一种。但魏晋之后,就连纯种“汉文化”都已不存在了。今天中国传承的所谓“中华文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9 1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16-10-13 16:52 | 只看该作者
经典百事通,你的生活好助手~
“蜀”作为四川古代专属名词的来历
“蜀”是外来文化,并非出自四川本土。魏晋之后,才逐渐成为古代四川地区的专有称谓,是早期中原地区对川西的一种蔑称。

http://www.docin.com/p-1492660198.html

【摘要】:“蜀”已被认为是四川专称,而考诸史籍,可知道在秦汉以前,以“蜀”为地名的地方不只一处,而且多在四川之外。四川有古“蜀”国,但这是中原人的他称。殷墟卜辞中有“蜀”字的虽然有几十条,未必然就指的是古蜀国。陈寿撰写《三国志》不得不以曹魏为正统,并将刘备政权的国号“汉”改为并不存在的“蜀”,再加之由东晋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又明确将在此地域的历史称之为“蜀志”,刘氏政权被称为“蜀”而非“汉”逐渐约定俗成。这是历史误会。因为并非事实的“蜀汉”政权、故事的广泛而且强烈的影响,作为“蜀汉”政权的所在地,以“蜀”专称四川也就约定俗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6-10-13 16:54 | 只看该作者
“四川”的来历

http://www.docin.com/p-1288286893.html

“四川”之名,始于北宋。

咸平四年(1001),大宋分【成都西川路】置“成都益州路、广元利州路”;分【奉节峡路】置“奉节夔州路、三台梓州路”,且“四路”统一以各自的“行****所地”命名。即:

夔州路(治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即“川东”。
益州路(治益州,今四川省成都市);即“川西”。
梓州路(治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南宋初期,迁治今四川省泸州市;即“川南”。
利州路(治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北宋末期,迁治今陕西省汉中市;即“川北”。

至此,原“川峡两路”最终裂为“川峡四路”,合称“四川”路,“四川”作为地理区划由此得名!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16-10-13 16:55 | 只看该作者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重庆”的来历

重庆得名,始于南宋。

公元1189年,偏居江南,苟且偷生的南宋皇帝宋孝宗赵昚,某一天突然心灰意冷,决定提前让位,宗室赵惇戏剧性的被选中。

唐宋时期,皇家宗室一般都会象征性的“遥领”一块封地作为“食邑”,但也仅是一种荣誉加衔,并不具有实际管辖权。南宋,由于中国北方早被金人占领,宗室“食邑”多选择“川峡四路(即四川)”辖区内某个地方二级政区城市。地方一级政区城市通常为“路(省)”行政中心所在地,直接隶属朝廷。宋代的“州”分为“都督、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六等,重庆当时叫恭州,是地方二级政区中最末等的“军事州”,曾是宗室赵惇“食邑”的象征性封地。

赵惇刚升恭王,接着就被选秀做了皇帝(即宋光宗),自然高兴得忘乎所以,遂将“恭”改名“重庆”,意欲“双重喜庆”之意。按照礼制惯例,赵惇曾经“食邑”的象征性封地,跟着鸡犬升天成为“潜藩”之地而改称“府”(即重庆府),以示尊号。不过,因“恭州改重庆府”属“最末等军事州奢府名”,有尊号而无尊位之实,所以仍标旧制,重庆府原有属县并未因改府而升其地望为次赤、次畿,重庆府及其属县依然隶属“夔州路”行政区管辖。

本以为,这是一个“双重喜庆”,结果却是一场国家悲剧!

这个赵惇,不仅不忠不孝,历史口碑极差,更悲剧的,还是个精神病。史书载,此人“性好猜忌”,只做了2年皇帝就疯了,成为天下笑柄。宋绍熙5年,其父宋孝宗病死之时,他竟然也不去服丧,这在古代可谓是大逆不道的恶行!天下人都在看赵家的笑话,导致国家局势不稳。赵家宗室赵汝愚、赵彦逾等人被迫秘密联络,发动宫廷政变,废除了赵惇皇位,由他儿子赵扩即位,即宋宁宗,改年号庆元(1195年)。不久,这短命皇帝赵惇就一命呜呼了。 “重庆”在宋代就成了一个笑话!

不过悲剧还没完,赵惇这个即位的儿子宋宁宗,又是一个智障,史书载,宋宁宗“不慧”,智商低下。宋朝江山,一直被外族韩侂胄、史弥远2个权臣操控。

国家就这样被玩过来玩过去,宋朝赵家最终灭亡已是历史必然!所以说,重“庆”其实是国家和个人的一场重“悲”。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16-10-13 16:56 | 只看该作者
重庆女性论坛
重庆母城“渝中区”的来历

http://bbs.classic023.com/thread-4468138-2-2.html

南宋末年,奉节人第二次修筑“重庆城”,也是历史上重庆有记录的第三次筑城!

当时,蒙古人武力侵宋,奉节夔州的“四川宣抚使”孟珙负责指挥四川、湖北两大战区抗蒙。为便于前线指挥,孟珙派手下部将彭大雅带人去重庆,在今天重庆朝天门一带荒坡之上新造了一座“山城”(即现在的渝中区),这是重庆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石头城”。原来的重庆府和巴县衙门全部迁治渝中半岛的山城之中,“渝中区”由此正式确立了在重庆地区的最高行政中心地位并一直延续至今。

从此,历史上才有了“山城重庆”的名号!“渝中区”也被重庆人视为正宗“母城”。

点评

《重庆古代城建及渝中区的来历》 古代重庆曾【四次】筑城:秦国、三国、南宋、明朝 http://bbs.jdcq.net/thread-183023-22-1.html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16 14: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欢迎入驻!
78
发表于 2016-11-8 23: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说普通话,从我做起,全面提升重庆文明程度
撤县改区和缩减区县是不变的主题。重庆作为直辖市,不能设自治州,但是可以设自治县,且自治县下可以设区,加上重庆的行政级别,这个自治县就相当于自治州,所以重庆自治县可以概述为“黔江自治县”,这样重庆管辖16县。而目前重庆有19区、15县、4自治县,抛开“16县”后,重庆仍需要缩减四个区并增加一个区。即16区16县是重庆的行政定局,所以重庆不会轻易县改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16-11-8 23: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经典百事通,你的生活好助手~
目前重庆市区需要“三并一撤一建”,所谓三并就是缩减三个市区,目前公认观点就是主城区缩减三个市区,较为一致的看法:①南岸区并入渝中区,②渝北区并入江北区,③大渡口区并入九龙坡区。所谓一撤就是撤销重庆市黔江区,改为土家苗族自治县黔江区(一区,所在镇改为区公所)。所谓一建,即在云阳县与万州区之间增加新的市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6-11-13 16:23 | 只看该作者
<民国四川>01

1911年10月,武昌首义,辛亥革命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宣布独立。
1911年11月,重庆成立蜀军军zf,张培爵为都督,夏之时为副都督;成都成立大汉四川军zf,蒲殿俊为都督,朱庆澜为副都督。

1912年1月,民国成立。
1912年2月,四川统一成立都督军zf。成都置都督府,尹昌衡任都督,张培爵为副都督。
1912年3月,奉节继续设夔州关。徐堪接替卢作孚出任夔关监督。         
1912年4月,巴县新设重庆镇抚府,夏之时任镇抚府总长。         
1912年7月,军民分治,胡景伊任护理四川都督,副都督张培爵改称民政长。
1912年8月,裁撤重庆镇抚府。

1913年1月,增设巴县重庆关,毛玉麟为首任重庆关监督。
1913年2月,赵一德任巴县川东道观察使、陈廷杰任成都川西道观察使、梁正麟任雅安上川南道观察使、裴钢任宜宾下川南道观察使、杨湘任阆中川北道观察使。(边东、边西2道民国三年另裁,地入川边特区)
1913年4月,颜锡庆接任重庆关监督。
1913年9月,增设重庆镇守使,周骏为首任重庆镇守使。陈廷杰署理成都四川民政长。
1913年10月,刘存厚署理重庆镇守使,朱芾煌就任奉节夔关监督。
1913年11月,倪焕奎接任成都川西道观察使。

1914年,四川都督改称将军、民政长改称巡按使。巴县川东道改巴县东川道、成都川西道改成都西川道、雅安上川南道改雅安建昌道、宜宾下川南道改泸县永宁道、阆中川北道改阆中嘉陵道,各道观察使改称道尹。泸县增设四川盐务稽核分所。

至此,四川军zf初步完成全省军事、****、经济建制:
【军事上】:成都设将军、重庆设镇守使。
【行政上】:成都设巡按使,下设成都西川道尹、巴县东川道尹、雅安建昌道尹、泸县永宁道尹、阆中嘉陵道尹。四川军阀以“防区制”割据后,道实际名存实亡,等同废止。
【经济上】:奉节设夔关监督、巴县设重庆关监督、泸县设四川盐务稽核分所。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连接招租|手机版| ( 苏ICP备13006526号-1 )

GMT+8, 2024-6-29 13:54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