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楼
发表于 2012-9-10 10:06
|
|阅读模式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忠县因山而异、因水而美、因橘而名。
2009年以来,忠县以自然生态优势,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及城市景观建设,努力打造山清、水秀、街绿、城美的生态城市。
2011年,忠县又围绕“洁净忠州·品位小城”目标,不断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形成了“城在山中,山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城市特色。
今后5年,忠县将加速城镇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建设,届时,一座集“重庆品位小城”、“库区工业高地”、“中国幸福橘乡”于一身的“品位”小城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城市建设彰显品位
在城市规划之初,忠县便按照“城市古色古香、农村田园风光”的总体定位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适度超前”的原则,在“山”上下功夫、在“水”上做文章,进一步调整优化县城规划,引导城市有序扩张、精明增长、特色发展。着眼推进城乡一体化,以资源禀赋为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合理定位乡镇功能,分类推进城镇建设,构建起“忠州都市圈——市级中心镇——一般小城镇”的梯级城镇体系。
基础设施是一座城市的“血脉”。为活络“血脉”,忠县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加快建设“五张网络”。忠县围绕打造库区交通枢纽,加快出境公路、县城与乡镇、乡镇之间连接道的改造、硬(油)化,完成沿江高速南线、梁忠高速忠县段建设,规划建设忠县长江二桥,构建城市外环高速大通道,实现“1小时忠县和周边区县、2小时重庆、6小时周边省会城市、30分钟重点港口、乡镇15分钟上高速”目标。加强城市能源保障,扩大城市供水、供电、供气覆盖范围。加快通讯网络建设,推进光纤入户、宽带进农户,实现固话网络和移动3G网络覆盖所有村社、企业和旅游景点。
配套完善公益设施。忠县加快移民新城大道、忠州历史博物馆、翠屏山登山步道等项目建设,建成香山公园、忠州公园、半城滨江公园、西山公园等城市公园,启动甘井湖、东溪湖公园建设。合理规划建设城区医院、学校、农贸市场、车站、停车场、公厕等配套设施,实施城区主干道管线下地工程,完善城区三级污水管网和环卫设施。
提高居民居住品质。忠县坚持每年实施一批城建重点工程,对城市标志性建筑、标志性地段、重点片区、重点部位精心设计、精细施工、精致建设,打造更多城市精品。
洁净是品位的基础和前提。要按照“干净整洁、简洁安静”的要求,打造富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忠县围绕“整洁化、秩序化、规范化”的总体目标,持续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六大行动”。按照“抓重点、攻难点、治弱点”的工作思路,继续推行门前“三包”,落实城镇公共区域责任单位,定期开展全民卫生大扫除。常年开展市容环境“三乱”整治,确保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店面都整洁、漂亮。
忠县结合城市风貌改造,全面完成县城次干道、小街巷和乡镇主街道综合整治。从楼梯整修、阳台规范、街区绿化、夜景亮化等细节着手,努力打造“一街一景、一楼一景”的城市风貌。加快实现城镇道路“白改黑”全覆盖,严控城区机动车、娱乐场所和建筑工地噪声污染,推进宁静小区创建,让市民生活环境更加安静。忠县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市级生态园林城市,抓好环城山体、县城出口、城区道路、单位庭院的绿化美化,建设“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楼在园中”的秀美城镇。抓好城市重要节点和城市公园、街道、屋顶绿化,提高城市绿地率。坚持因地制宜、精益求精,扩充绿化品种,增加绿化层次,提升城市绿化品质和档次。大力推进景观灯饰、街道照明节能工作,以中博大道、忠州大道等街道为轴线,以忠州广场、东坡梯道、长江大桥北桥头广场等城市景观广场为节点,以城市标志性建筑、滨江路段、城市桥梁为重点,提升城市夜间景观形象,打造独具魅力的忠州夜色。
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化引擎
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工业的支撑,就难以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忠县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增强,必将成为市民安居乐业、外商投资的热土。2011年,忠县先后被评为全市开放型经济先进县、浙商最佳投资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入选2011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
忠县交通便利,有80多公里的长江岸线,有上海到重庆的沪渝高速公路通过忠县,有江南高速公路和忠县到万州北岸的高速公路,未来将会有5条高速公路通过忠县。忠县结合重庆市“江南万亿工业走廊”规划,按照“一区多园”的空间布局,高起点、大气魄做好3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规划。依托移民生态工业园新型建材、特种船舶、特色化工、汽摩电子等主导产业,科学划定生产区、生活区和公共服务区,延伸规划现代物流、星级地产、高档餐饮等配套服务业,着力构建以海螺产业园、船舶工业园为重点的“生态工业城”。引导工业基础较好的乡镇规划建设特色工业小区,拓展工业园区空间。
忠县按照“龙头带动、产业配套、集群发展”的思路,采取梯度扶持、“四个一”服务机制,不断培育壮大“4+2”产业集群,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产业相互配套、资源循环利用的局面。大力发展汽车、水轮机、船舶等制造业,打造200亿元装备制造业。依托重庆海螺,引进型材、编织袋等项目,打造海螺特色产业园,形成年产值超150亿元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依托派森百橙汁等龙头企业,加快打造中国柑橘城,形成年产值超100亿元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星博化工等企业搬迁步伐,做大做强天地药业等制药企业,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核电等产业,形成年产值超100亿元的能源化医业。积极承接沿海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和主城笔记本电脑零部件配套项目,打造西部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电子信息工业园。
良好的投资环境,激发出更高的创业兴业热情。忠县通过全民招商广泛捕捉各种招商信息,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实行乡镇招商项目入园分成奖励办法及重大技改项目同等享受招商优惠政策,瞄准浙江、广东、主城区等重点区域,健全重大项目引入评估制度,确保“招大、引强、选精”。近5年,全县引进工业企业达760家,重庆海螺等产值上亿元企业达14家;成功引进美国博富文柑橘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累计引进县外资金181.15亿元;重庆银行等金融机构成功入驻,累计达24家。
文化旅游产业是忠县城市名片之一。忠县立足“两城两山一寨一祠一江”的旅游资源,融入忠义文化、柑橘文化,串点联线,打造库区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依托石宝寨、白公祠、马家大院、红岩文化故里等文化历史遗产,建设忠义历史文化旅游景点。提档升级石宝寨、金色杨柳、三峡橘海等景区,配套完善天池山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石子、猫耳山高山乡村旅游。加快发展游艇经济。新建1—2家五星级旅游酒店,建成游客集散中心,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加大旅游营销力度,举办中国柑橘文化旅游节,进一步唱响“半城山水满城橘”城市品牌。
提升“五大水平”建设“中国幸福橘乡”
“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精神文明、民主法治水平”是建设“中国幸福橘乡”的定位内涵。
“中国幸福橘乡”建设,就是要提升“五大水平”,即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建设“橘海人家”,打造中国柑橘第一县,基本建成以柑橘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城乡居民收入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打造教育强县,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居民健康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社会事业更加繁荣;提升城乡社会保障水平,构建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提升城乡精神文明水平,积极探索城乡精神文明共建的新载体,创建全国文明县城;提升民主法治水平,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建设法治忠县,争创全国平安建设“长安杯”。
按照“中国幸福橘乡”的建设标准,忠县将深入实施三峡后续规划,推动移民安稳致富。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市民健康素质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群众安全感指数保持在95%以上,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
今后5年内,忠县将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所有乡镇、行 政村实现电子办公,90%以上的农户获得信息化服务;完成“1+4”客运枢纽和乡镇客运站建设,改造农村公路2800公里;完成一批重点骨干水源、防洪抗旱、农田灌溉等水利工程,解决3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设一批重点输变电工程,启动城乡电网改造,保障全县电力供应。按照“五个一”、“六个有”要求,重点打造石宝、乌杨、汝溪、拔山等14个现代化小城镇。
同时,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上,忠县将全面实施农民新村规划,统筹发展交通、清洁能源、商贸流通、医院、学校、文化、体育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按照“六通六有”标准,打造特色新农村,到2016年建成农民新村75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