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发神委版本的成渝经济区规划出台,不出意外,果然再次引起渝蓉两地网友和官员对“名分”的争论,重庆人欣喜于两江新区及相关定位优势明显,苕人则兴奋于终于抱到了重庆大腿;重庆人得意于国家厘清了两地谁为主谁为仆,即重庆九城区建设国际大都市不变,苕县仅五城区建设充分国际化(原版本是高度国际化)的大都市,两字之差高下立判;苕人得意于比肩两江的天府新区即将哇哇落地……
喧嚣背后,是否该跳出成渝经济区的务虚框架,站到更高台阶去审视大西部的发展?答案显然有,那就是基于西部三驾马车重庆西安成都的西三角经济区。这个概念始于黄奇帆,迅速得到西安方面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响应。最后,重庆西安形成同盟,强拉苕县入伙。帆总这一招很是巧妙,苕县发起成渝经济区,主动权势必在苕人手里,所以我就给你来个更冠冕堂皇的西三角,一举消极苕人的控制力。西三角至今仍未落地,成渝经济区却已生根,似乎苕人取得了胜利,苕人奔走相告,有不少在重庆****部门工作的经典网友竟也为此忧心忡忡,如丧考妣。结局果真如此么?
众所周知,帆总和西安方面提出西三角概念,受到了苕县的强烈抵制,苕人的抵制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不遗余力推动由其主导的成渝经济区。终于,成渝经济区在今年两会获批,细则于近日出台,两地官员和屁民都逐条对照,看是否受到天朝厚爱。不健忘的话,大家应该看了两会结束后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成渝经济区只是天朝打一揽子“批发”的经济区之一,而不是唯一。此外,纲要也明确点出了要大力推动重庆西安和成都的协作与发展(大意如此),这说明了什么?
好吧,我先从成渝经济区说起。首先,经济区多了就不值钱,这个简单的道理谁都懂,只有将吹牛当做“支柱产业”的苕人才会因成渝经济区而得意忘形,因为成在前渝在后,满足了他们的名分诉求;其次苕人绑架发神委在成渝经济区规划当中加入了双核条款,成功实现其抱重庆大腿的阴谋;最后,苕人比照两江、冲刺受阻的副省级天府新区虽然****不待见,却也得益于发神委的成渝经济区规划中的含混条款,让苕县有了台阶下,天府新区有名(名称不变)无实(无两江新区等级),苕人便可以据此继续YY,无论用来吹牛还是用于招商,都有了本钱。
接下来,谈谈问题的实质,区域角力如马拉松赛跑,先加速的未必是胜者,先跑到终点的才是赢家。苕县赢得了中途跑,但是未必笑到最后,上文已提及,国家十二五规划,已有西三角的雏形,那就是以西部大开发为战略,重庆西安成都加强协作,之所以先批了成渝经济区,是因为这个经济区是个“烂尾”申报,喊得时间最早,至少已有十多年,结果却赶了个末班车最后被通过,可见其含金量是多么的低。那么为什么又不立刻批西三角,那是因为同一区域的成渝经济区申报在先,直接先批了西三角对苕人不公,所以,尽管重庆和陕西最近两年的两会都在为西三角公关,但****还是先批了成渝经济区,给苕人一个交代。之后,自然是升级版的西三角。
为什么会是西三角?因为三角关系最有张力也最牢靠,从小区域来看,有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实质上也是鲁津辽三角关系),从大格局看,也有京沪穗三角关系。三角经济区并非铁板一块,随着经济的发展会不断调整,以长三角为例,这个全国最大最发达的经济区,也经历过两次扩容,初始区域包括上海及苏南浙北,第一次扩容到江浙沿海城市,第二次更是扩容到江浙沪全境。
既然长三角都可以将江浙沪这三个相对发达地区全境都框入其中,那成渝经济区就没有理由不扩容至西安,并由此上升为西三角。在西部大开发中,重庆和西安在****的战略定位中都比苕县要高,当重庆和西安都积极推进西三角,****自然会顺水推舟,而苕人也因此失去反抗的理由,因为你苕县要的成渝经济区已经给你了,但是西部大开发需要形成合力,唯重庆西安成都联手,形成铁三角关系,才能助推西部大开发战略。
看看国家对十二五规划西部地区发展战略的定调,以下是原文:“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推进重庆、成都、西安区域战略合作。”
何谓以点带面推进重庆成都西安合作?我几何学得很差,但至少知道重庆和西安成都在****的表述中,是两省市合作的三个点,以此带面,连起来就是一个三角形,不管是等边、等腰还是直角,都是他妈的三角形,而不是苕人口中一大一小的畸形双核,有谁见过鹌鹑蛋和鹅蛋放到一起的双核?
苕人要是不知何为三角,那就把自己的三角内裤脱下看看,当然,“梅川内酷”的就算了,他们已经习惯“挂空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