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7982|回复: 8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试运行三次后,“渝新欧”今起正式开始常态化运作(贺喜+本人解读)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1-6-30 1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今日,满载重庆造笔电产品的国际货列正式从团结村重庆始发站出发,开往德国杜伊斯堡,标志着这条“新丝绸之路”正式进入常态化运作。目前,已有二十多家物流巨头囤兵团结村物流园,争夺这块正在孵化的蛋糕,早在这条铁路试运行期间,沿线各国均派代表来重庆考察过,准备在渝设立办事机构,艰难的常态化运作之路,终于瓜熟蒂落。

    点评:怀疑论者会认为,“渝新欧”铁路噱头成分更大,重庆一地的笔电,其实际货量并不足以支撑这条跨国铁路的常态化运作。因此,他们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在冷眼旁观,似乎这条铁路注定只是花架子,最终会黯然收场。

    持唱衰观点的甚至有物流业的业内人士,曾为此发起过激烈的争辩。但是,令唱衰者们想不通的是,二十多家物流巨头居然不顾亏损,争相入驻渝新欧始发站,在蛋糕都还没有的时候,就摆起盘子等食吃,为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精明商人不会做亏本买卖,他们看到的是渝新欧铁路的长远利益。一条由始发方中国主推、终到方德国呼应、沿线俄罗斯等中欧各国力挺的跨国大动脉,岂止只是运重庆的笔记本电脑这么简单?那样的话,根本没必要温ZL和外交部、海关总署、铁道部等大佬出面费神。在海运资源越来越受制于人、被美国及其爪牙围剿的情况下,中国必须打通自己的陆路通脉,北线的中欧铁路是选项之一,如今的渝新欧是选项之二,通过这两条战略铁路,中国可以借助铁路更快更不受外部****势力影响而直通欧洲。

    以上是****角力的层面考量,从市场角度去看,渝新欧同样不用为货源发愁,就自身而言,重庆市****也没有闲着,身为铁路的推进者,他们不可能预判不到铁路的运能问题,甚至比谁都认识深刻,当不坏好意的人在看笑话的时候,重庆方面在默默布局。笔电体积小重量轻?不怕,体积大的几千万台年产能的打印机也落户重庆了。(惠普最新拍板将几千万台台式机也放到重庆,如果也有部分出口,那样同样会提升出货量);重庆自己的货源有限怎么办?那就打通渝深、渝沪的物流通道,如果这两大物流动脉能够和渝新欧常态化对接,货源就会有了进一步的保障,要知道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和深圳为首的珠三角,是中国加工贸易的两大基地,占据了全国半数的份额,如果这两地口岸能分出哪怕只是一小部分的运能给重庆,对渝新欧都是极大的提升。

    目前来看,对渝新欧制约最大的问题,仍是常态化本身,由于运量还没达到每周出货,所以现在就谈渝新欧16天的时间优势还为时过早,譬如广达生产了一批货只能装三分之一的集装箱,剩余的三分之二要等到其他厂的笔电凑齐了才能发车,过长的等待时间将会抵消掉比海运的天数优势,相对而言,沿海发达的海运可以保证每天出船,而海运又占有成本低的优势。所以,重庆当务之急,一方面要应惠普、宏碁等龙头要求加大重庆出货量的契机,积极推动笔电代工厂商及配套商的建设效率,在不发生富士康成都厂事故的情况下,尽量尽早提升产量;一方面,要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去长三角和珠三角各城市推介渝新欧铁路,毕竟除了笔电,这些区域的城市群还有其他加工贸易的货物可以借道出货;最后一方面,重庆应该加大和渝新欧沿线各国(尤其是德国)的对接,将欧洲的机器、仪表、汽配等高端产业产品拉到这条动脉出口中国,解决渝新欧回程货物的运能问题。

    综上,渝新欧机遇和困难并存,但从长远来看,这条铁路的崛起没有任何问题。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2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19:56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查看全部内容 登录 | 入驻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