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发动群众力量 打响“持久战”
沙坪坝全力拼搏国家卫生城区
本报记者 罗芸
院坝成了小花园,苏志斌(左)与邻居一起赏花。 记者 罗芸 摄
沙坪坝区汉渝路街道14号居民苏志斌曾当过兵:“我们最怕做啥‘一阵风’,不长久;现在看来,这回创卫是区里头发动大家打的‘持久战’。”6月30日,记者从记者从沙坪坝区创卫办了解到,该区通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预计今年8月可望达到国家卫生城区标准。
去年11月12日,沙坪坝吹响了城市环境整治的“集结号”,将背街小巷、居民社区、城乡结合部等作为整治重点,力争在2016年底前创建成国家卫生城区。
网格化管理让居民不再是“看客”
沙区将创卫工作列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重点,助推全区40条背街小巷、76个老旧小区的整治。
以苏志斌居住的汉渝路新体村14号为例,以前楼下的小院坝里堆落杂物、污水横流,居民路过时常常能看到老鼠大摇大摆地横行。
今年初,社区将院坝上的杂物搬走。14号楼没有物管,69岁的楼栋长苏志斌成为了保洁工作第一负责人。向居民作宣传、发动热心居民定期清扫,14号楼的面貌焕然一新。热心的曾令碧婆婆今年81岁,也时常拿起扫帚清扫院坝,让一些乱扔垃圾的年轻人脸红。
除了日常清扫,苏志斌还将自家20多盆花草搬出来装点院坝。过去让人不敢驻足的小院子,现在成了大家赏花歇凉的好去处。
群众是“眼睛”和“智囊团”
依托“互联网+”,每一位居民都可以成为相关部门的“眼睛”、“智囊团”。
近日,网友“李小影”向区“全民城管微信在线”举报:有车辆在杨公桥白鹤岭人行道上乱停乱放。接到举报后,沙坪坝区市政园林管理局信息中心迅速把信息反馈给附近的市政执法队员。几分钟后,执法队员来到举报的地点,叫来车主将车停到了附近小区的车库里。
“停车难是导致沙坪坝商圈堵车的重要原因。”在创卫“金点子”征求活动中,网友杨万强提出,在三峡广场步行街范围内,挖掘立体空间、增设停车位,缓解商圈拥堵。
这条来自于普通网友的“金点子”被区相关部门采纳,位于商圈内的名人广场地下车库已动工,届时可直接为商圈增加近800个车位。预计今年全区将新增5800余个车位。
调查摸底想法“治本”
依据对“重点”、“难点”的摸底调查,制定出“治本”的办法,让过去“污染户”转变为创卫“榜样”。
天星桥街道梨树湾社区的廖阿姨,丈夫有残疾,儿子重病后一直无法工作。从2008年起,她把社区26号的边坡“利用”起来圈养蛋鸡,补贴家用。一到夏天,鸡粪的臭味几十米外都能闻到。几年来,社区上门给廖阿姨做思想工作不下20次,但廖阿姨却一直“听而不改”。
通过与廖阿姨谈心、走访周边邻居,社区****雷蕾发现,靠卖鸡蛋廖阿姨每月能有四五百元收入帮补家用。要让廖阿姨不再养鸡,就要保证她有一定的收入。社区为廖阿姨儿子找到了一份巡路的工作,并让廖阿姨负责清扫26号支路和下穿道,母子俩月收入近两千元。“现在廖阿姨工作非常认真,已经是社区创卫的榜样了。”雷蕾笑着说。
该区还在新桥医院、陈家湾、劳动路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设置上百个占道摊区疏导点,既方便周边居民、稳定了就业岗位,又大大减少了乱摆摊设点的现象。
通过发动群众,沙坪坝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区的工作推进顺利。截至今年5月底,该区完成车行道整治4.5万平方米、人行道整治2.7万平方米;整治卫生死角1393处,清理陈旧垃圾4055吨;突出整治占道经营游摊游贩,查处占道摊点2.9万个次,脏乱差状况已得到大幅改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