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华龙网讯(记者 张莉)近日,笔者从丰都县名山街道获悉,去年底至今年初,名山街道多方筹集资金77万元,硬化了新堤场村公路1.8公里,目前已经投入使用。
窄小的道路、颠簸的路面,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曾经新堤场村的真实写照。如今,走在通村路上,汽车的鸣笛声划破大山的沉寂和村落的封闭,交通的变化打开了村民致富的大门,通村道路像一条条白色的纽带,承载了村民们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蔬菜卖出去了
笔者乘车来到了新堤场村,玉带般的通村水泥路围绕青山蜿蜒而行,将每个村落串联起来,编织成一个新农村交通路网。水泥路面上车辆来回穿梭,田地里还有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勾勒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卷。
在该村七组的田地里,笔者看到一名村民正弯着腰给地里的大白菜施肥,一瓢一瓢非常的专注。
见到有人来,村民放下手中的活儿,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叫陈太荣,他家的菜是今年才开始种的,除了大白菜还有四季豆、丝瓜等好几个品种。
陈太荣说,以前公路不通,严重影响了他们出行和产业的发展,加上年纪大了,走路都很吃力,到场镇还要爬坡上坎,花上一个多小时。现在路修好了,去赶集20分钟就到了。
最令陈太荣高兴的是,去年收的2吨多榨菜,今年都卖出去了,菜贩子以0.27元每斤的价格全收走了。
“去年我们家的收入主要是靠出售家禽,净赚2万多元,今年又多种了1亩多蔬菜,能额外增加不少钱。”陈太荣,光是这三分地的白菜,一斤都能卖到一块五,行情好的时候还能卖到两元。“路修好了,给百姓带来的是真正的实惠。”在一旁农忙的村民陈洪柏听到议论公路的事,也忍不住插嘴,他说以前晴天扬尘漫天像大雾,雨天溅水一身脏,现在路好了,干什么都方便,依托便利的交通,大家都开始种植蔬菜了。“以前路不好走,有些收菜、买菜的就不愿意来我们村,菜就不太好卖。背不出去、卖不出去,我们只能眼巴巴看着地里的萝卜一个一个的烂掉,看着都心疼。”回忆过去,陈洪柏心酸地抹了抹眼角的泪花,“现在路通了,大家的积极性就起来了,五组和六组都发展起了大棚蔬菜。”
返乡创业奔小康
陈太荣告诉笔者,新堤场村其实人口也是挺多的,但是由于交通闭塞,几代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种植农作物和外出务工,现在路修好后,村民们的思想观念也改变了。
原来一心要到外面闯荡的村民****,发现村里已经慢慢变得四通八达,就直接买了车,在新堤场二组搞起了特色养殖。
****指着路口的面包车说道,“这是我的车,今天刚进县城把下个月的饲料都买了,现在路修好了,车行驶很平稳,不会陷进泥沟了,等我的刺猪养大了,也不愁卖不出去,一个季度就节省几千块的运输成本。”谈到通村路,****打开了话匣子。“公路修得亮光光,修好公路奔小康。”****说,这是今年村民们对生活坏境改善的切身体会,现在村里面像他这样返乡创业的还有好几个,都已经自发的搞起了种植、养殖。“路修通了,年轻人回来,我们就不用过空巢日子了,孙儿们也不再是留守儿童了,一家人聚在一起才是最好的!”说到通村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道出了村里老人们的心声。
新堤村村民在通村路上逐渐摆脱贫困,慢慢走上致富路,只是名山街道通村公路建设助农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近年来,名山街道把开展农村公路建设,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运输难问题作为民生项目重点工作来抓,逐年加大投资力度,使得管辖内的各个村都逐渐走上了致富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