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献血当作一种快乐——徐宗易
徐宗易,男,57岁,涪陵区国土资源局职工。
他是涪陵区首位献血达100次的无偿献血者,13年来累计献血量达到32400毫升,曾两度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他说,过去,先辈们用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自己通过献血来挽救他人生命。无偿献血不仅代表自己身体健康,同时也让自己的心更健康。他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以献血来奉献爱心。
2、为居民圆梦的“梦想音乐师”——蒋仕杰
蒋仕杰,男,27岁,大渡口区文化馆职工。
他是一名区文化馆的音乐干部,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他还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帮助群众实现音乐梦。他利用区文化馆向群众免费开放的“梦想录音棚”,为群众录歌,圆他们的音乐梦。在为群众录歌过程中,哪怕是一个音准不对,节奏跟不上,他都会给予细心的指导,直到他们满意为止。如今他已为群众录歌1356人次。
3、照料孤寡老人的爱心民警——皮科
皮科,男,35岁,江北区****分局五里店派出所社区民警。
他对社情非常了解,如数家珍,2012年在走访时认识了91岁的徐合珍老人。徐合珍膝下无子,老家在遂宁,老伴去世后一直独居。4年来,皮科主动照顾她,陪老人聊天,出门晒太阳,给她做营养餐。每逢春节,他总会到老人家帮忙做饭,还自掏腰包为其买手机,便于老人有事联系。他有个习惯,为了看看老人,每天上班到单位提前一个站下车。徐合珍老人亲切地喊他“徐科”,把他当成自己的孙子,执意要把房子写皮科的名字。
4、真心服务社区群众的断臂网格员——陈敏
陈敏,女,51岁,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唐家湾社区网格员。
22年前,陈敏因意外失去手臂,社区居委会发起募捐,帮助她渡过了生活的难关。康复后,她怀着感恩的心回报社会,成为一名“黄桷义工”,清扫小区的环境卫生,后来开始照顾社区的老人、残疾人,一干就是十几年。陈敏是个热心肠,为了帮社区里和她一样身患残疾的居民找回生活的自信,她在社区办起了手工绢花制作培训班,帮助他们开绢花专卖店。如今她成了唐家湾社区的网格员。她说,全靠大家帮忙才有现在的生活,所以她也想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现在做的这点事,真的算不上啥,只要想做,还可以做得更多。
5、22年如一日的“爱心理发师”——梁恩化
梁恩化,男,82岁,北碚区天生街道奔月路露天理发店师傅。
82岁的他在北碚天生街道奔月路的露天理发店为居民理发,22年来理任何发型都只收一元钱。他13岁开始学理发,1949年参军,1993年退休后,就在社区里搭了间木棚做理发室,为周围邻居服务。在理发店里,他立下个规矩:残疾人、低保户理发一律不收钱。他每天坚持6点钟起床,7点左右出摊。许多居民慕名而来,人多的时候还要排队。二十多年来,即便物价上涨了数倍,但是梁恩化坚持自己“理发只收一元钱”的承诺毫不动摇。他希望自己能健康地多活几年,再多一点时间为大家服务。
6、敬老十五载的“孝子”——范开德
范开德,男,56岁,城口县高观镇敬老院院长。
15年来,他以敬老院为家,请假累计不到7天。他把敬老院里的老人当亲人,洗衣做饭、端茶送水、送医喂药,尽力为敬老院的老人打造一个温暖的家。他像亲儿子一样想尽办法满足老人们的遗愿,先后送走14个“爸”和4个“妈”,18次披麻戴孝,亲自为他们洗澡、换寿衣、守夜、送葬。他还带领老人种菜、喂猪,改善生活,并自编自演新年联欢会,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把敬老院建设成为全县乡镇一流敬老院。
7、照顾妈妈的“小棉袄”——唐三冬
唐三冬,女,13岁,云阳县高阳中学学生。
唐三冬的母亲葛启翠自幼患有侏儒症,身高只有132厘米,不仅失去劳动力,而且手脚腕处严重萎缩,行走不便。懂事的唐三冬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是母亲生活的希望。爸爸在外务工,她和妈妈相依为命,放学回家抢着干家务,经常给妈妈洗脚洗脸和捶背。她说,她的梦想就是让妈妈高兴,要带着妈妈上中学,以后更多更好地孝敬妈妈,让妈妈过好每一天。
8、每见危难必施援手的热心人——何国荣
何国荣,男,43岁,石柱县供电公司职工。
他多次奋不顾身,抢险救人。有一次,遇到有人跳水寻短见,他便毫不犹豫地跳入湍急危险的河流,挽救奄奄一息的落水者;一次,他在水深流急的龙河游泳,发现有孩童溺水,便立即用10多分钟连续救起两人;一次遇到旅游大巴出车祸,他又全力抢救被困车内的乘客。他多次见义勇为,却并不张扬,而是选择默默离开。他说,在别人有危难时伸援手,是他的一种习惯。
9、儿童和高危孕妇的守护者——江小丽
江小丽,女,47岁,秀山县里仁镇卫生院护师。
她在基层医院工作20余年,从事护理工作19年,能够叫出里仁镇1220名0至6岁儿童的名字,甚至比很多家人更了解儿童的出生信息、健康状况和保健情况。她熟悉辖区180多名孕产妇情况,是孕产妇的好闺蜜。高危孕产妇大多生活不能自理,又不主动就医,她从没有抱怨她们、嫌弃她们,而是用爱心耐心守护着她们。下乡入户经常要走好几里山路,但她不辞辛劳,对智力障碍、高血压等高危孕妇坚持7天巡访一次。为不耽误工作,连儿女的家长会都没有参加过,甚至因为工作而忘记了孩子的生日。
10、用真爱演绎人间真情的贤妻良母——陈丽
陈丽,女,43岁,綦江区赶水镇一居民。
24岁时,一场意外的事故导致她半身瘫痪一年多,男友悉心照料,不嫌弃不分手。30岁时,在部队服役的男友放弃了到驻港部队的机会回来娶她,2年后,孩子的出生使得旧病复发,她再次瘫痪在床两年多,生活不能自理,丈夫毅然挑起家庭重担,悉心照顾妻小挣钱养家。但不幸的是,在她逐渐恢复健康的时候,丈夫意外摔伤致头盖骨碎裂,全身瘫痪如植物人般毫无知觉,她担负起照顾他的责任。她说,是丈夫身体力行地教会她“夫妻”二字的含义,她这辈子都会对他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