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任家镇长沙村4组村民冉崇华自己承担缺口资金,给村里修建了一条1.5公里的泥结石公路。6年来,无论天晴下雨,他都义务养护着这条公路,被乡亲们称为“当代愚公”。
9月15日,第51期“重庆好人榜”结束微信投票,助人为乐的冉崇华获得304票。市文明办将于本月月底正式发布上榜名单。若冉崇华上榜,他将成为忠县的第37名“重庆好人”。
忠县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忠”命名的建制县,几千年传承而来的“忠文化”滋养着这座城市。近年来,忠县坚持将公民道德建设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首要任务,通过举办论坛、制播纪录片、传唱歌曲等多种方式,让“忠文化”变得更加系统、凝练,根植人心、触手可及,以忠勇、忠义、忠孝、忠信、忠贞等为主要内涵的“忠文化”已成为全县百万人民的精神基座和价值认同。
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让更多的人感知榜样力量。近年来,忠县坚持“以评选促践行”的激励机制,通过开展“十佳美德少年”“十佳职业道德标兵”“十大孝星”“十大忠商”“十佳文明市民”等评选活动,挖掘发现更多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储备了一大批不同类别的先进人物。截至目前,全县共评选出各类道德标杆200多人,实现了典型效应向群体效应扩散。
与此同时,忠县通过开展“不道德不文明行为”大讨论,集中整治五大类50项不道德不文明行为,实行市民文明行为积分制度,构建褒扬文明行为、惩戒不文明行为的机制。开展“四看四比”活动(看待人接物、比奉献精神;看文明举止、比服务质量;看精神风貌、比道德水准;看学习效果、比素质提高),让市民的思想和行为在自我评议、自我教育中得到升华和规范。
道德模范为他人和社会奉献了太多,不能让好人流血流汗又流泪。2014年7月,忠县建立用于救助、资助和奖励道德模范的忠县道德风尚基金,并搭建 “好人社会化帮扶平台”,广泛发动志愿者,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对困难先进典型给予常态化帮扶。截至目前,共安排现金和实物折款计200余万元,解决了110余人次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生产生活困难,真正实现“让好人好报,让好人不吃亏”,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崇尚好人、人人争做好人”的局面。
近年来,依托独特的“忠文化”,忠县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2000余平方公里的忠州大地日渐成为道德高地,被媒体誉为道德模范成长的“良田沃土”。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吴林香等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者4人,周泽武等“中国好人”9人,何光英等“重庆好人”36人。忠县的市级及以上道德模范数量位列全市各区县第一。(毛世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