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今年2月,渝中区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今(8)日,渝中区召开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会,安排部署创建工作。 渝中区召开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大会。实习生 何倩 摄 底气:全域旅游要素聚集 记者了解到,目前,渝中区拥有旅游饭店近600家,其中星级酒店27家,占全市的11.5%;拥有国家4A级景区8家,占全市的11%;拥有旅行社162家,占全市的27%,其中出境游旅行社36家,占全市的50%;同时,还拥有210处不可移动文物,3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点,3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近年来,渝中区不断推进项目建设,提升服务功能,完善综合配套,不断丰富旅游要素,旅游持续改善,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渝中旅游。 据统计,2015年,渝中区接待游客4200万人次,占全市的10.7%;实现旅游收入238亿元,占全市的10.6%。2016年,全区接待游客预计4700万人次,同比增长13.4%;实现旅游收入预计270亿元,同比增长14.6%。 解放碑。渝中区旅游局供图 王正坤 摄 举措:三大旅游品牌助力“全域旅游”创建 渝中区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渝中区将提升“山水游”、“文化游”、“都市游”三大旅游品牌影响力,全力助推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山水游”,将做靓“山城、江城、不夜城”旅游品牌,充分利用半岛得天独厚的立体景观资源,强化对山系、水系、绿系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展示山水都市风貌。 穿楼而过的李子坝轻轨、空中城市交通长江索道、亚洲第二长坡地大扶梯……《疯狂的石头》、《火锅英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几部大热电影以极富表现力的方式展现了重庆这座立体之城。对此,渝中区将以旅游巴士、轻轨、扶梯、索道等交通组织形式为载体,推进半岛观光游,邀来渝游客体验山城特色风貌。据了解,目前,渝中区已开通480观光巴士,游客可以环城观光,览尽半岛美景。 曾有老外用中文这样赞美重庆夜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及重庆华灯初上!”到了渝中,一睹山城夜色自然是不容错过的。记者了解到,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过程中,渝中区还将升级山城夜景游、两江游。除此之外,还将开发山城徒步游、半岛观光游等。 “文化游”,将充分利用渝中作为重庆抗战文化、巴渝文化、开埠文化、移民文化、城市文化“根”和“源”,深入挖掘整合区域富集的历史文化资源,增加多元化、常态化、个性化旅游产品供给,强化旅游休闲、深度体验功能,形成重庆文化旅游名片。 白象街将再现西部“华尔街”风貌、展现移民文化和会馆文化的湖广会馆历史文化街区将于明年春节开街……根据规划,渝中区将加快建设十八梯、白象街、飞机码头等10个传统风貌区,精致建设鲁祖庙、戴家巷等10个山城老街区,精心更新改造莲花池、国际村等10个特色老社区。同时,依托区域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巴渝母城游、抗战文化游、巴渝风情游、文化艺术游、市民生活体验游等。 “都市游”,将做活“山城半岛、都市核心”旅游品牌,充分发挥渝中全域都市功能核心区优势,打造集游、购、行、食、住、娱等于一体的都市旅游核心区,包括发展都市观光游、餐饮美食游、节庆活动游等。 与此同时,渝中区将不断加强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17年,实现全域WIFI全覆盖,实现全区 A级以上景区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 长江索道。渝中区旅游局供图 王正坤 摄 目标:力争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突破400亿 作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渝中区将按照国家旅游局和市zf关于全域旅游发展的部署与要求,贯彻都市功能核心区发展战略,立足“三中心两高地”(****中心、文化中心、商贸中心、金融高地、总部高地)功能定位,以文化旅游业为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将全域旅游发展作为城市升级、产业升级重要平台和抓手,创新思路、统筹推进。 在动员会上,渝中区发布了《关于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力争到2017年,渝中区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达到15%以上,旅游业对财政的综合贡献达到15%以上,旅游新增就业占当年新增就业的20%以上,区内20%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旅游实现脱贫。力争到2020年,全区旅游经济总量、旅游市场规模、旅游综合实力全面提升,旅游业总收入突破400亿元、年均增幅达10%以上,过夜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规模以上旅游业企业达到100家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