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29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綦江区] 78岁“抗战英雄”:坚守綦河航道风采不减当年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7-4 12: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河水上涨綦河船闸装满水

  空中航拍綦河船闸

  开启闸门的把手由于长期使用,油漆已经脱落。

  货船通过船闸

  为了防止锁闸门的钥匙掉入水中,钥匙绑上小漂流瓶。

  昨日,穿綦江城而过的綦河水位上涨,綦河船闸站站长张廷洪行走在船闸上巡查水位变化。脚下的青石被河水冲刷得很干净,石与石之间水泥沟缝清晰可见。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船闸站已存在78年。

  重庆晚报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綦河将进行综合开发,曾经在中国水利史上书写独特一页的綦河船闸也将焕发新的生命。

  1

  葛洲坝上门拜师学艺

  重庆境内河流不少,为啥偏偏相中綦河建船闸?

  綦江区港航管理处比较完整留存着綦河船闸相关史料。“1938年,处于抗战时期的重庆陪都,市区人口从37万陡增至120万,生活物资抗战物资紧缺。为防止日机轰炸,米、煤、铁矿等物资需要一条相对隐蔽的水上安全通道,运往重庆城。经专家反复论证、选址,綦河船闸开建。”昨日,该处处长刘超对重庆晚报记者说。

  刘超介绍,抗战时期,随zf迁来重庆的水利专家都是国内响当当人物。截至1942年,在綦河流域石角镇等地建成投用8座船闸,后来又建成3座。石料,取自附近坚硬青石。砂浆,用从美国进口的水泥搅拌而成。为保障条石粘接牢固,修建工人必须用洗锅方法,即用竹制刷锅的刷把把条石清理干净,才能用砂浆砌筑。

  张廷洪干的是船闸工,子承父业。他说,1983年顶替父亲来港航处工作,建綦河船闸这事是从父亲口中得知的,父亲所说则是更年长船闸工口口相传的。

  綦河第1座船闸在石角镇,1939年建成。闸旁不远处有石碑,碑文记载参与建闸10万余人。

  綦江区港航处保存史料记载,抗战爆发后,汉阳钢铁厂(后来的重钢)迁至大渡口,所需燃料和铁矿原料均产自綦江,必须经綦河船运重庆。特殊地理和资源优势,使得綦江成为重庆重要资源基地和枢纽通道。日机疯狂轰炸重庆,綦河船闸也是目标之一。但綦河蜿蜒,军民拼死抵抗,日机不敢飞得过低,船闸躲过灾难。

  新中国成后,人民zf对闸坝进行修复。港航处史料记载,1970年起,木质船闸门升级为混凝土闸门。2004年,混凝土闸门升级为现在的钢制闸门,港航处投入800万元。

  “按通常技术规范,用砂浆砌筑的船闸寿命最长50年。但70多年过去,除一两座船闸发生过小范围穿水外,其他船闸滴水不漏。”陈超说,当时国内仅綦河有船闸。上世纪70年代,水利专家组团来到綦江,查阅当年建造船闸的原理、施工等信息,为葛洲坝船闸建造提供有力借鉴,拓展有关技术难题攻克方法。

  2

  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在綦江船闸站观看张廷洪开启闸门过程,全靠人力操纵齿轮组完成。

  单扇重约7吨闸门,为啥不用机器驱动?綦江区港航处称,这是最优方案。升级时曾架设电机启动,但电机启动后,水里可能有异物堵住闸门或进水通道,导致部件受损。相反,人力驱动可以通过扳动操纵杆感知异常,作出是否停止等处理,损失大幅减少。

  “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干这行,离不开人!”张廷洪说,船闸工看似没啥技术含量,其实学问大。

  目前,綦江船闸站有船闸工5人,还得值守附近另一处船闸。张廷洪1983年成为船闸工,当时每个船闸站工人10人左右,货船从早到晚不间断。拥挤时,要排数小时队。

  资料佐证,船闸繁忙时,綦河百舸争流,等待进闸的货船不少。每艘船过船闸,船闸工要干这些活:指挥进引流道、查验是否超载,人力操纵机械进水、开闸、排水、出闸等。受水位落差影响,货船过闸时间从四五十分钟至一个半小时不等。

  每过一艘船,船闸工都累得气喘吁吁一身汗。

  3

  30多年没有新人前来

  港航处属事业单位,张廷洪等船闸工是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工作并不像外界以为那样清闲。

  每天早晨8时30分前,他们必须到站,对船闸水位、闸箱等巡查,有异常得第一时间上报。巡查中或巡查后,随时可能有船进闸,上游和下游闸门分别1人操作。下午5时30分,夜班船闸工到岗,虽禁止开闸过船,但不可以睡觉,观察水情是重要工作。

  张廷洪说,近期綦河涨水,得加强巡查频率,不敢丝毫懈怠。

  收入多少?张廷洪说,他还有3年退休,扣除保险等正常费用,每月3600元左右。

  来船闸站工作的人多不多?他说,自他1983年顶替父亲开始,没有一个新人前来。对此,他有些不解:值守全国唯一、陪都文化深厚的綦河船闸是件荣耀工作,收入水平在当地也还可以,咋就没新人愿意来?

  张廷洪认为,主因应该是很多人对这个行业不了解,彼此沟通脱节。“不少綦江人都不知道,身边的綦河居然藏着如此大秘密,分布着全国唯一抗战时期倾国内顶级水利专家智慧设计的船闸。”张廷洪说。

  来自綦江区港航处的消息表明,未来,将实施渠江、綦江和三峡库区重要支流航道整治工程,达到三级以上航道标准。綦河将进行综合开发,綦河船闸也将焕发新的生命。

  多点知道

  抗战生命线

  綦江,又称綦河,发源于贵州省桐梓县花坝火盆洞,支流蒲河在三江镇汇入,与綦江干流呈Y字形分布,是抗战时重要水运通道。每隔约5公里横跨着一座大闸,全程11座,有效疏通綦河航运,成为抗战时期物资流通生命线。

  1938年8月,綦河船闸开工,分初步整治工程、渠化工程两期进行。初步整治即在綦河支流蒲河石板滩、大场滩、桃花滩各建闸坝一座,以保持最低水深1.2米。在綦河干流的盖石峒、羊蹄峒两处各建闸坝一座,保持最低水深1.5米,以保证全河直接通航。

  其中,蒲河大智、大仁、大勇3座船闸坝身均由巨大条石砌成,梯形断面,坝面宽约3米,坝下有长66米、宽约9米闸室。

  文献记载:“綦江船闸工程之完成,对于綦江流域之生产与经济,以至四川全省,关系重大。”

  《綦江县志》记载:“11座闸坝建成后,水位提高,加之对多处浅滩进行了整治,航运方便,船只增多,运时和运费都相应减少。”在整治前的1938年,綦河共有木船1600艘,每年货运量4.8万吨。整治后的1944年,木船则增加为2600艘,货运量增加到30万吨。

  文献还记载,1939年至1945年,经綦江运送钢厂原料累计401691吨。

    记者 黄艳春 文 首席记者 冉文 摄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