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4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我要招聘] 分析: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10款天价翡翠,看完收藏了2020/7/27 14:54:16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7-27 14: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今天就给大家展示一下其中收藏的天价翡翠一饱眼福了。即便只是将翡翠单纯地作为首饰,也要尽量选择具备一定保值价值的翡翠。因而什么样的翡翠原料会做摆件是需要弄清楚的。价值高的翡翠才能保值,但保值的翡翠价格都不低,具体还要看,作为消费者的你的接受程度,也就是经济条件。

翠鱼形佩



翠鱼形佩,清,长56厘米,宽22厘米。作品所用翠料为青、绿二色。青料上有绿斑,以之琢荷花、荷叶。荷之下的绿料琢为鱼,宽头,长身,卷尾,形似鲶鱼,如同在荷塘中游动。佩上系一枚珊瑚纽。

唐代已有鱼佩,宋、金之时,玉鱼衔水草佩非常流行,此类作品一直延续到清代,有富贵之意。

翠子孙万代佩



翠子孙万代佩,清,长49厘米,宽31厘米。翠质为绿色。佩长方形,体较厚。其上镂雕葫芦及叶子。佩上部系黄绦,串有米珠及圆形碧玺一片。

“葫芦”二字与“福禄”谐音,人们以葫芦寓福禄,因葫芦结于蔓上,寓意为福禄万代,因葫芦多子,又寓子孙万代。此作品以葫芦为题材表示吉祥之意,雕琢精细,佩戴于身有很好的装饰效果。

翠灵芝佩



翠灵芝佩,清,长55厘米,宽32厘米。翠质呈绿色。佩为片状,体较厚,雕作灵芝样。上部有孔,穿有绦绳、米珠及粉红碧玺。此件饰品翠色绿而均匀,透光性较好,表面光亮,有玻璃质感。

翠三羊佩



翠三羊佩,清,长64厘米,宽43厘米。翠呈青绿色,局部绿色较深。佩长方形,圆角。一面凸雕吉祥图案三阳开泰:上部为流云,日掩其中,中部雕山石、松树,其下为三只羊,皆卧姿,仰首,长角弯于背,短尾,目视太阳。另一面雕山石,山石上有青草。

翠椭圆形坠



翠椭圆形坠,清,长18厘米,宽23厘米。翠色均匀,有较强的透光性。翠坠椭圆形,片状,表面光素无纹,两侧各有一孔,穿以系绳,绳下有二花蕾形小坠,用黄绳牵挂,小坠上端饰有成组的小珊瑚珠、小珍珠。此作品无纹饰,以翠色沉重、质地优良取胜。

翠镂雕荷花坠



翠镂雕荷花坠,清,长28厘米,宽36厘米。翠色青绿,局部色较重。坠为片状。颜色最重的中部镂雕荷叶,三歧状,边缘上卷,表面以阴线刻叶之脉络。荷叶上下的浅色处分刻荷梗、莲花及根部。作者在有限的范围内将整枝莲表现出来,造型鲜活,色彩富有层次。

荷莲为传统的装饰题材,明清两代,文人多以荷莲题材为书、为画,匠人以其为时样,或誉其清廉,或喜其玉立婷婷,或以其寓富贵连年。此作品翠料珍贵,小巧玲珑,图样翻新,入目不俗。

翠荷鱼坠



翠荷鱼坠,清,直径21厘米。翠色重绿,有较强的透光性。坠为荷叶式,其中部浅浮雕一鱼。唐代以来,与鱼相关的佩饰开始增多。宋、元时期流行玉鱼佩,其中多为鳜鱼,而 鱼佩主要流行于清代。

翠镂雕盘常坠



翠镂雕盘常坠,清,长25厘米,宽35厘米。翠色绿且均匀,透光性强。坠呈片状,镂雕为盘常形,上、下有小孔,可穿细绳。盘常为八吉祥图案之一,代表回环贯彻,一切通明,在清代使用的非常广泛,常与其他吉祥图案联用。

翠香囊



翠香囊,清,长62厘米,宽46厘米。翠质绿色,局部色较深。香囊扇形,似盒,可扣合,用于贮存香料。两面镂雕锦纹地及双鱼。香囊两端均附有珊瑚珠。穗由珊瑚米珠串成,穗下系翠坠角。

香囊用以佩挂于身,内储香料,香气自孔溢出,淡者清逸,浓者宜人。清宫所遗翠香囊,其内尚有旧时所用之花,虽已枯萎,依然可见昔日之秀美。

翠镂雕双凤万寿牌



翠镂雕双凤万寿牌,清,长73厘米,宽51厘米。翠牌长方形,牌体较厚。两面均镂雕双凤相对,凤身下镂雕花卉、朵云纹为地。两面双凤之间分别凸雕“万寿”、“无疆”二字。佩上有系绳,绳上穿有红珊瑚珠。

长方形牌子自明代开始流行,其上纹饰有平面凸雕图案、透雕图案等多种,一些牌子的上部还饰有装饰性的夔龙顶或其他图案。此作品雕镂精细,凤纹为清代宫廷的典型样式。

这10款翡翠每一款都是天价了,中国人爱翡翠,赏翡翠,玩翡翠,崇翡翠,对翡翠的喜爱甚至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人们把翡翠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当作神人相通的融汇。

翡翠是一种文化。儒家就有“君子比德于翡翠”之言。

古代,玉器也是身份的象征,专为皇帝、朝廷所用;玉,更被喻作人的品德,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让“黄金有价,玉无价”的思想根深蒂固,源远流长。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