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聚合支付陷入6年攻坚战,收钱吧如何选择“新赛道”?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支付服务品质的重要性凸显,聚合支付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洗牌。此外,对聚合支付的监管加强也在提升行业门槛,致使产业
马太效应逐渐明显。市场与监管的双重压力,聚合支付门槛提高
2019年5月8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正式发布2018年度收单外包服务机构评级等级。包括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在内的101家机构对4838家收单外包服务机构进行了评分,其中评级等级为A类、B类和C+级的机构合计占比约57.27%,其余机构合计占比42.73%。也就是说,C-、D、E的外包机构就高达42.73%,几乎在不合规的边缘。
此前,聚合支付兴起之时,央行便将其定义为收单外包机构。这是央行直属机构首次对收单外包机构进行评级,也就意味着聚合支付从此向合规化发展,同时也提高了聚合支付的行业门槛。此外,据媒体报道,相关部门正在推动聚合支付新的管理办法的制定,以明确行业准入等。
在认可聚合支付市场价值的同时,监管也在积极规范市场,监管加强带来的新一轮市场洗牌在所难免。
在近期各大银行发布的年中财报中,聚合支付的相关数据值得关注。收钱吧业务规模
建行自身聚合收单产品“龙e付”上半年成绩显著。2019年6月末,建行聚合支付有交易商户数246万户,同比增长41.24%。上半年,通过银联系、支付宝、微信通道的聚合支付交易总额4,691.23亿元,同比增长871.20%;总交易笔数17.78亿笔,同比增长835.84%。工行也在年中财报中“晒”出聚合支付成绩单:面向小微商户推出“e支付收款码”聚合收款服务,截至2019年6月末,已为近40万小微商户提供服务。拥有雄厚资本的银行正在加持聚合支付市场,这让竞争进一步加剧。此外,当下聚合支付市场已经被以收钱吧、扫呗、付呗、超盟等收单外包机构所割据,新角色加入的空间较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