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酉阳县面临的严重的石漠化问题,45.27%的土地面积石漠化,所谓石漠化就是山陵土地石头荒漠化,导致适合耕种的泥土很薄。
由于泥土很薄,会导致农民耕种红苕,土豆,玉米等产量极低,时常颗粒无收,农民种地的收入本来就不高,这就加剧了当地的贫困。
不仅如此,耕种这些作物需要翻土,还会进一步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会进一步导致产量下降,而且还会带来地质灾害问题。而治理水土流失还需要县****投入资金,这让贫困县背上更为沉重的负担。
又要脱贫,还不能水土流失,还要治理石漠化,该如何进行呢?
如果是你该怎么办?强行不让农民种植作物了,然后申请一笔扶贫资金,再申请一笔石漠化治理资金?
问题是农民每年都没有收入,难道每年就持续发钱么?年轻人倒是可以外出打工了,但是在家的都是大龄农民,他们很难再出去打工了,难道就完全靠****发钱生活吗?
该县****是这么做的,他们找到了一家农业技术公司,该公司的青花椒可以种植在少土的山地上,能够产生比种植玉米红苕等更高的经济价值,同时还能保护水土不流失。
县****把国家治理石漠化的荒山造林专项资金,用来向该公司购买种子和技术服务搞青花椒种植,相当于****用资金搞了前期投资,等一两年青花椒存活之后****再转让给农户,并且不收取转让费。
在转让之后,农业公司继续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只向农民收取最后花椒销售收入的15%作为指导费用。
不仅如此,县****和该农业技术公司签订了收购价格风险分摊协议,不管市场行情好坏,农业公司保证向农民保底最低收购价6元一斤,也就是市场价低于6元的时候也还是按照6元收购,市场价高于6元的时候,多出的部分农业公司和农民按照50%和50%分成。
不仅如此,该县****考虑到经济作物是三分栽七分管,为了鼓励农民细心种植增收,从涉农资金里拿了一笔钱,对青花椒增产部分每斤收购价还要多0.5元。
解决了技术和收购问题,当地不少种植户申请承包山地负责青花椒种植,在视频中某种植户第一次收购时卖了4万斤,而其预计下一次会增产到10万斤,纯收入估计能在一二十万。种植户还会在青花椒收获时雇佣当地村民,剪枝的村民一天工钱固定是70元,而摘花椒的村民一斤劳务费1.2元,每天能摘个八九十斤。
当地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这些被种植大户雇佣来采摘的村民基本是留守的中老年人和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也参与到了劳动,青花椒植株不高,小孩也可以参与采摘,不少小孩觉得摘花椒感觉好玩,也体会到了劳动挣钱的感觉,而不是放假时老人在地里干活,小孩在家无所事事。
通过此项目,不仅解决了石漠化治理问题,也提升了农民收入。
看完后觉得当地****很有想法,也做的很好,从视频中也能看出来,做这些事情也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要做很多工作,尤其是在基层做事情。
其实是很难的。
第一点技术进步是根本,如果没有农业公司实现在石漠化土地上种植青花椒并且还能保证产量。理解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一点很重要,也可以理解我国官方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点仔细算了下,
觉得搞农业只能帮助脱贫,要想整体致富还是有点难,在本案例中,虽然种植大户可以通过销售10万斤青花椒获取一二十万人民币的纯收入,但是毕竟还是少数,如果一个农户销售了1万斤的青花椒,那算下来纯收入也不过一两万人民币。而那些被雇佣采摘青花椒的村民就更少了,在采摘季节一天也不过几十元的收入,一年算下来也就是几千元的收入。
总的来说,这个收入显然还是不如外出到工厂打工高,无怪乎在视频中出现的主要还是大龄和老龄人士,以及小孩,因为这点收入对于年轻人是没有吸引力的。
美国贵为全球第一农业大国,全国的农民也不过几百万人,
可见第一产业致富的能力确实有限,2020年的统计公报中,第一产业在我国GDP中的占比不过7.7%,可见从事农业的人口也下降到这个比例,才能使得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14亿人口的7.7%是多少呢?不过1.1亿人不到。
所以脱贫不一定等于致富,我们要想让国民都过上欧美日的生活水平,还是得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进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就业才行。
要把老百姓转移到城市居住和工作,实现人口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基建是必须要做的,交通物流顺畅了,营商环境变好了,这样公司工厂才愿意来。
我们不只是要高端产业,制造业也是要的。
我们不只是要飞机&高铁交通,普通的铁运&水运也是要的。
我们不只是要中高端白领,中低端蓝领也是要的。
我们不只是要研究型大学,技术型职高也是需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