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所有业态的布局都有一样的共通性,应该是要根据环境的承接力精准定位,而且要通过整合,聚集形成能级效应。这是由于消费的多元性多样性决定的。但是即便如此我们都应该明白哪些消费业态所对应的消费主体。
我们每次都在抱怨重庆的商业有些问题,但是问题出在哪里呢?其实我们的商业面积和种类够丰富的,综合体,品质综合体也到处都是,但是人气并不旺。
重庆的商业经营感觉很衰败。。。甚至大家认为,连解放碑都在衰落。。。。我个人认为这是重庆商业布局乱作为的原因。我们真的希望观音桥取代解放碑么?我们真的觉得观音桥和解放碑形成了竞争就是真的好事儿?
我个人还是相信金字塔结构,我觉得重庆需要一个商业皇冠,那就是解放碑-朝天门区域,不管是他的黄金占位,历史底蕴或者雍容华贵的气质,都是观音桥所不可能代替的!解放碑的衰落更像是没落贵族,只是没找到方向。更是渝府的乱作为。无序的竞争就是一种内卷。
高端业态的分散性布局(美其名曰组团式发展,试问,每个组团都能支撑起高端消费么?重庆的组团式发展是一种无序性乱竞争,要知道高端消费作为稀缺资源,承担的不是本地区本土的消费吸收,而是带动邻近区域的消费流,试问星罗棋布的高端业态能形成合力么?)
那么我们可以看看消费的构成,受众都是哪些人:
1.充分流通性商品的消费主体:这些都是大众型消费,日常性消费用品,高密度布局,主要是依赖本地居民社区型消费。
一般渠道:网店,社区商业,超市。社区综合体。
2.一般性流通商品:大件商品,品质商品,中等密度布局,受众,本地周边居民实体消费,渠道:专业卖场,专柜,专业网点-布局在组团中心/副中心
3.流动性较低的产品:贵重物品,奢侈品,低密度布局,主要受众还是本地高收入人群,以及消费业态不成熟的邻近地区高收入群。--应该布局在极核中心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重庆应该扭转商业布局的结构,
1.低流通的高端商品,奢侈品主要布局在朝天门解放碑一带形成聚集效应,打造重庆的CBD在相邻地带布局综合体和社区商业满足本地区居民生产生活需求。
为了做大高端CBD,周边必须聚集高收入人群(见大长嘉汇的构想-打造中西部头部要素聚集区)
2.在城市组团中心主要以品质消费为主,布局综合体,专业卖场,专业商场。
事实流通性商品的实体消费,主要受众都是本地居民,只是高端消费,受制于流动性较低,具备一定的资源稀缺性,所以也能吸引周边地区高收入人群的消费。所以涌入另一个话题:
重庆旅游流量没能变现的问题,有的网友呼吁要商业升级,商场升级,要奢侈品,要提高购物体验感。。。我想说,一点用没有。作为游客,不可能在重庆因为你的购物体验感或者高端商品就会在重庆买两件飞天茅台回去,也不会像中国老太太到国外扫货一样,买走重庆的高压锅马桶盖。。。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这些商品重庆有的,周边大城市基本上都有,即便是流通性很小的奢侈品也是,重庆在流通商品领域没有任何的稀缺性资源优势。也很难建造起对周边省市形成碾压式稀缺商品资源。
所以,唯独的就是,如果把流通性小的高端奢侈商品聚集在解放碑地区,加上附近本土高收入人群的助推,做大高端消费市场,还有可能对周边省市形成竞争力(如果维持现状,我们的高端一块,迟早会越来越平庸而缺乏竞争力,重庆高端商业谢家湾一块,观音桥一块,嘉州一块,江北嘴一块。。。我就不知道谁这样考虑的。。当然似乎现在更是向观音桥方向发展了。。。当然之所以去了观音桥,造成重庆目前很被动的局面,我觉骄傲的得渝中区有罪,误了重庆。。)
高端产业放在解放碑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催生更大的业态,二是也可以将周边旅游的人流引入高端消费-这是旅游人群对于商品消费可能性。所以折腾其他的商品消费没意义。
当然我们应该讲,旅游消费是一种文化消费,其消费的核心是精神层面而不是物质层面。
所以,增加旅游变现,是要迎合旅游人群的需求,开发消费需求!主要应该体现在-不流动性消费(特产,民俗,民风,区域文化,历史,旅游景点,地方美食。。。)
讲一个故事,十多年前,我是因为一张图片去了色达,吸引我的是色达震感的一片红。但是你觉得我会因为一片红而待三天么,要知道色达吃的可是难受死了,吃住行都不舒服,但是我死心塌地待了三天。因为我延伸了我的消费(时间消费)我第一天观景,第二天我找喇嘛盘经,走访喇嘛的生活,第三天,体验早课,看天葬。
所以旅游人的消费的点在哪里呢?我们也曾经是旅游人,深度游是希望体验不一样的感受,体验和融入,也许良好的体验刚好契合自己就像耍朋友一样会爱上这里,所以下次,下次再下次,或者甚至迁居于此。当然,这是需要你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精神层面的消费满足感!
就算是讲到寺庙就算是慈云寺,我们其实也可以动员主持讲经(或者每周一次就好),跟教堂做礼拜一样,对于寺庙来说,增加香火增加知名度,对于受众来说完成了一次异地体验,对于重庆来说留住了一个旅客,给他创造了一个不一样的经历。一举三得,虽然这个活动可能是免费的,但是三方都是得到了收益。。。何乐不为?
同理,比如搞一个重庆版的茶馆,类似交通茶馆,请两个说书人,既有了文化气息做的好的话,也引来外地游客,不单是对茶楼有了有了更大人气,对于说书人也有了舞台,说不定还能走红。。
甚至渝川那么多文化艺人,甚至可以搞点真人秀。。。反正可以很多很多文艺曲艺舞蹈民俗民乐这些嫁接在消费里,丰富了消费体验感,也弘扬了文化,也留住了旅客,何乐不为?
所以,旅游升级的宗旨是除了满足刚需的景观体验和衣食住行之外,要创造深度游,就必须进行文化挖掘和文化消费。。。而且要多元化,丰富丰沛的消费形式,
前面系列二讲到打造南滨路文化湾区的构想。这应该是能留住消费的一种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