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中国摩托为何败走东南亚? [打印本页]

作者: 小树小树    时间: 2024-7-12 17:10
标题: 中国摩托为何败走东南亚?
现在回头看,原因其实很简单:

1.人家买摩托要稳定用15年,你却只给了人家稳定使用2年的质量,被淘汰是应该的。

2.其实就是中国自己不玩了,没有正向研发,中国基本都是汽车,电动车,摩托车很少很少了。

3.刚开始挺好的,后来国内企业一看有钱赚,就都去了,自己相互压价,然后为了降低成本,质量越来越差,后面别人发现不合算,就又回去买日本的了。

4.主要原因是国内主要城市都禁摩,市场不好,企业只做低端,打价格战,不注重产品研发和质量。这种方式在以前还凑合,随着东盟国家经济越来越好,民众收入提高,自然对车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样的背景下,国产厂家完全不是日本人的对手。

5.日本在东南亚布局很久,供应链齐全,联合当地资本排挤国内厂商。很简单,价格太低不赚钱,别人肯定不跟你合作。

6.越南人再穷,贷款买摩托车都会买honda  yamaha的,因为随便用10-20年,想卖还有人要。只需要正常保养加油就行了,东南亚公共交通几乎没有,每个人对摩托车的依赖就像是双脚一样,所以可靠性尤为重要。
作者: 细无声123    时间: 2024-7-12 17:28
原因太多了,国产摩托在东南亚不行,但是在国内还可以哈。市场研究很复杂的。
作者: zxj2500    时间: 2024-7-12 18:02
这个行业具体情况不清楚,但是好像重庆的摩托厂感觉还挺稳定的,据说摩托行业整体还是赚钱的,我朋友说他们力帆这样的厂只看摩托车间都是盈利的,账面亏也是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已
作者: 盛夏的梧桐    时间: 2024-7-12 22:45
重庆老板说,摩托车论斤卖,一斤6元。后来他还想把汽车干成10元一斤。后来就栽了撒。不过自家的钱是赚够了的。栽都是银行的钱。
这是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打价格战。你要明白为啥有人打的起价格战。随便说说就知道,比如知识产权保护,比如银行想着方法给企业贷款,比如地方****免税,补贴。等等乱象。
作者: 光扬2014    时间: 2024-7-12 23:27
黑子些嫉妒恨哈哈,重庆2023摩托产值占比全国百分之60。重庆伟大国家骄傲。各行各业做到最好拯救国家产业。汽车也是重庆拯救
作者: 孔老二    时间: 2024-7-13 02:57
又黑!哪壶不提提哪壶
作者: cincin    时间: 2024-7-13 06:18
相互杀价,又不管质量,导致的!要有底线思维才行
作者: 小树小树    时间: 2024-7-13 07:22
孔老二 发表于 2024-7-13 02:57
又黑!哪壶不提提哪壶

说说事实而已,怎么能算黑
作者: 山前有风    时间: 2024-7-13 11:50
好像重庆收购过意大利的一个品牌,应该也收了专利和技术过来吧?
不过在全民族房地产的前提下,制造业不务正业也是常见的事。
作者: 小树小树    时间: 2024-7-13 15:27
山前有风 发表于 2024-7-13 11:50
好像重庆收购过意大利的一个品牌,应该也收了专利和技术过来吧?
不过在全民族房地产的前提下,制造业不务 ...

全民族房地产,我们电动车,新能源产业不也搞得不错么。大飞机,弹射航母,涡扇航空发动机,载人航天也都搞出来了。房地产一半的钱是地方ZF收去了,提高体制内待遇也拉动了地方消费和经济,改善了基础设施和地方公共服务,还修了大量公租房和保障房(比如重庆)。
这样就不用国家再多出一部分钱来供养地方ZF,省出来的钱集中力量办大事发展高科技。房地产凉了以后,各种问题都冒出来了。以后各种公共服务要么摆烂,要么涨价,社会保障慢慢也拿不出钱了。
作者: mwj353235647    时间: 2024-7-13 18:06
降价降本降质量这是必然的逻辑,什么狗屁降价增配都是厂家骗鬼的话。力帆以前发明按斤卖的战略就是摩托车的第一大毒瘤。垮了也好把中国品牌搞烂完了
作者: 驰风    时间: 2024-7-14 10:08
摩托车重庆最先搞 尹老岁数大了 所以才有论斤卖 骗补
作者: 山前有风    时间: 2024-7-14 17:38
本帖最后由 山前有风 于 2024-7-14 18:12 编辑
小树小树 发表于 2024-7-13 15:27
全民族房地产,我们电动车,新能源产业不也搞得不错么。大飞机,弹射航母,涡扇航空发动机,载人航天也都 ...

汽车行业还不是搞过地产化的,恒大造车的事忘了吧?新能源能起来的原因就是没和房地产深度捆绑。
不是说房地产不好,任何事过犹不及,全球地产百强50强在中国还是要注意。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4s店在房地产高涨的时候的一个盈利模式就是把得到地土地性质变更然后买地收入,所以当时很多4s拿地并不是为了卖车就是为了过几年卖地,。然后房地产的潮水退却,4s行业现在哀鸿遍野。
实际上,有些品牌主机厂很早注意到这个倾向,所以规定土地价格不能超过总造价的30%,这几个品牌现在还过得不错。
这种盈利模式在很多行业都能找到,就是涸泽而渔相当短视,长期来看还拿房地产的卖地收入搞民生?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
收藏本站吧
(收藏后不再显示此按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