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工业是立市之基础,转一个重庆支援某地历史材料 [打印本页]
作者: 刚子1223 时间: 2025-6-25 16:14
标题: 工业是立市之基础,转一个重庆支援某地历史材料
各个平台黑重庆的太多,还好目前全国各地还有不少重庆出去的厂二代 院二代知道这些故事。避免某些人总以四川 渝川名义混淆视听,转发这个数据和故事内容
重庆工业 源于明末清初的手工业工场;19世纪末,重庆被迫开埠通商,近代工业萌芽,民族工业起步, 工业结构以轻纺为主。 第二阶段:从抗日战争到建国前,奠定了重庆工业的基础。 400多家工商、金融企业内 迁重庆,促进了重庆工业第一次跳跃式发展,形成了以兵器和军需生产为中心,以机械、轻纺、 冶金、采矿、电力等为主体,轻重兼备、门类较全的产业结构。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重庆已有工厂1690家,资本总额272.6亿元,职工10.65万人,
建国后重庆工业支援始末
1950年代:
cd工业基础薄弱,重庆经验助力cd起步。 1950年前后,重庆在西南地区的工业基础相对雄厚,而cd当时仅有“三根半烟囱”(启明电灯公司、造币厂、军火厂,半根是火柴厂) 。为改变cd工业薄弱的状况,四川省开始部署将部分建设资源向cd倾斜。1952年7月1日,连接两市的渝蓉铁路建成通车,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渝蓉铁路的开通大大增强了重庆与cd之间物资、设备的运输能力,为cd承接工业项目创造了先决条件。
“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布局cd,重庆提供经验支援。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期间,cd被列为全国三个电子工业基地之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在cd落地 。例如,“156项”重点工程中的电子工业项目有9项,其中4项集中在cd东郊,包括:国营cd无线电厂(719厂,后更名新兴仪器厂)、锦江电机厂(784厂)、西南无线电器材厂(715厂,后更名宏明无线电器材厂)和cd电机厂(906厂) 。这些项目主要由****投资和苏联援建,
重庆作为当时四川工业重镇也给予了支持:
一方面,重庆等地输送了一批技术干部和熟练技工参与cd工厂的建设与运营;
另一方面,重庆的老工厂在设备调配、原材料供给上对cd给予协作。
例如,重庆兵工行业的管理经验为cd新建的军工企业提供了参考。在cd电子工业基地筹建过程中,来自重庆等地的工程师赴蓉指导。
地方建设厅与建筑队伍支援cd城市工业配套。 cd工业起步时期还得到重庆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支援。1950年组建的四川省建筑工程局(华西集团前身)汇集了西南建筑工程管理局等力量 。不少建设队伍和管理干部曾在重庆参与过抗战时期工业设施建设,随后进入cd投入工厂厂房、基础设施施工,为工业项目顺利投产提供保障。
资金来源与投入: 这一时期cd工业项目主要由****财政和苏联贷款支撑,如锦江电机厂等苏援项目是“一五”计划内的重要投资工程 。重庆市本身作为省内工业中心,表面没有直接拨款给cd,但其对cd的“支援”主要体现为省内转移、人才和物资上的无偿支援。例如,渝蓉铁路的建设耗资由****交通基建投资承担,重庆方面则提供了施工组织和后勤保障。总体而言,50年代cd工业从无到有的过程中,重庆市以**“传帮带”**形式贡献了经验和人力,这为cd日后工业体系的发展打下基础。
1960–1970年代:
“二五”时期拓展产业门类,重庆原材料配套支持。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期间,国家在继续投资cd电子工业的同时,新布局了航空工业基地,并建设能源、机械、化工等配套项目 。cd东郊和西郊先后兴建了一批重点工厂,例如:国营峨眉机械厂(132厂,即cd飞机制造厂)和国营新都机械厂(420厂,即cd发动机制造厂)在cd近郊破土动工,标志着航空工业在cd的建立 ;cd国营红光电子管厂(773厂)上马,填补了西南真空电子器件生产空白 ;另有cd量具刃具厂(西南第一座现代化精密工具厂)、四川化工厂(西南第一座大型化肥厂)、cd机车车辆工厂等相继开建 。这些项目大多由****部署和投资,其中航空工业由沈阳飞机厂对口支援——沈阳派出300名技术骨干组成“跟产组”进驻cd132厂,帮助其从仿制歼-5战机跃升到生产当时最先进的歼-7战机 。与此同时,重庆利用自身雄厚的重工业为cd新建项目提供配套:例如,cd机车车辆工厂所需的钢轨和型钢,由重庆钢铁厂的新建轧钢生产线提供,再经由重庆特殊钢等企业深加工后运往cd机械厂使用,逐步形成了cd市及周边较为完整的铁路装备工业体系 。又如,cd飞机厂需要的大型锻件、铝材等,由“三线”时期兴建的攀枝花钢铁基地和重庆西南铝业公司供应 。可以说,在二五计划和此后**“大三线”建设(1964–1978年)中,重庆承担了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和协作配套**的角色,为cd新兴的电子、航空等工业提供了坚实后盾 。
“三线”时期重庆支援cd的重点项目与单位: 1964年国家启动“三线建设”战略,在四川、重庆一带大规模布局国防、科技和基础工业项目 。作为省会的cd在三线建设中地位特殊,一方面cd本身承担了电子、航空等重要项目,另一方面cd也成为西南三线建设的指挥协调中心 。cd设立了********西南局国防工业办公室和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统筹包括重庆在内的西南各地建设 。在这一过程中,重庆对cd的支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人员与技术支援: 大批东部和北方专家涌入四川“三线”,其中也有重庆本地的技术力量参与cd项目建设。例如,当时cd无线电工业迅速扩张,下属行业在郊区龙泉山一带新建了9个“小三线”电子分厂 ,重庆无线电技术人员亦有参与辅导。在铁路工业方面,**唐山铁道学院整体搬迁至峨眉山(属乐山地区)培养人才,后来又迁至cd,与cd庞大的铁路工厂群共同服务西南铁路建设 。在成昆铁路修建和渝蓉铁路扩能中,重庆TLJ、工程局与cd方面通力合作。值得一提的是,cd飞机厂在三线时期扩建生产歼击机时,除了有沈阳专家支援外,还组建了航空研究所(611所),其人才一部分来自三线调入的各地专业人员,包括重庆航空系统输送的人才 。虽然具体名单未全面公开,但这些参与cd航空、电子项目的“援建大军”**中,不乏重庆培养的工程师和管理干部。
2 物资与配套支援: 重庆作为四川省当时的工业重镇,在三线建设中新增了一批大型企业,它们与cd形成了优势互补的格局。例如:攀枝花钢铁基地和重庆钢铁公司负责提供被称为“工业粮食”的钢铁,再由重庆特钢等厂加工成特种合金,供cd的机械、航空企业制造装备 ;西南铝业(重庆)则提供航天级铝材,满足cd航天航空工业对高端材料的需求 。又如,重庆北碚地区建成了川仪一厂至二十三厂等成套仪器仪表厂(北碚一度被称为“仪表城”) ,所产设备除了供应重庆本地,也支持了cd电子、航空企业的测试计量需求。这种渝蓉两地分工协作,通过“就近协作”的方式实现了多数配套在省内解决,大大提高了建设效率 。档案记载:核工业909基地在四川研制首座潜艇核动力堆时,“举全国24个省市2500余厂家之力”才完成数万台套设备 ;其中,重庆的有色金属、机床等厂家就在协作名单之列。又如航天062基地1970年代研制远程运载火箭,曾动员全国1000多个单位、10万人参与试验 ,重庆的配套工厂和科研所亦提供了重要部件。这些实例表明,重庆通过提供原材料、配套件以至参与协作攻关,对cd承接的大批三线科研生产任务形成了有力支援。
三线时期的重要支援单位举例: 虽然1964-1978年间重庆市向cd直接“迁出”工厂的情况不多(因两市同属大后方,都在同期扩大工业版图),但仍有个别单位从重庆转移到cd。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9工厂(航空发动机维修厂)原先选址重庆附近,后改在cd彭县建设,专门为战斗机发动机延长寿命提供维修支援。5719厂的技术成果后来分享给cd发动机制造厂用于新型发动机研制。此外,在电子领域,cd的科研机构如电子十所(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在1955年建立时,就曾得到重庆通信行业专家的帮助 。总的来看,三线建设时期重庆对cd的工业支援更多体现为“协作配套”而非简单的迁厂,但这种协作为cd日后成为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和歼击机、大型雷达生产基地创造了条件 。
资金投入与来源: 三线建设时期,cd和重庆的工业项目主要由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投入。全国在1964-1980年对第三线地区累计投资约2052亿元,约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40% 。其中四川是重点省份,大量资金投向渝蓉地区的国防及基础工业项目。一些cd项目直接列入****计划(如电子工业项目),所需设备由国家统筹(包括苏联援助的一批成套设备 );重庆市在资金上没有单独对cd拨款,但作为省内经济重地,其创造的财政盈余和上缴利润经由省级财政再分配,间接支持了包括cd在内的全省建设。当时强调“全国一盘棋”“支援大西南”,重庆和cd同为受援地区,共同享有****投资。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协作配套过程中,重庆一些单位自筹经费为cd项目生产特定配件也属支援形式之一。例如北碚仪表厂群为满足cd工业需求,自行筹措资金于1966年实现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搬迁投产 ,其产品支援了cd等地工厂的建设。总体而言,三线时期cd工业的发展凝聚了****财力和包括重庆在内各方面物力、人力的投入。
作者: 刚子1223 时间: 2025-6-25 16:15
1980–1990年代:
三线调整背景下的产业迁建潮。 1978年改革开放后,国家对“三线”布局进行调整。1983年11月,******正式决定按照“调整改造,发挥作用”的方针,对三线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调整改造 。考虑到cd平原经济中心尚需增强工业实力,******三线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在1983年底迁设cd ,并在随后的近20年里组织了声势浩大的三线企业搬迁、并轨工作 。时任国家计委三线调整办公室主任的王春才回忆,到2003年宣布三线调整基本结束时,共调整三线单位400多个,搬迁职工200多万人 。在这股“回流”浪潮中,cd市作为重点承接地区,吸引了大量原布局在重庆及周边的军工科研单位和工厂迁入 。******三线办在确定调迁项目落点时对cd有所倾斜,原因在于调整前cd市区工业基础相对重庆等地仍显薄弱 。1983年的行政区划调整又将原温江地区大部划归cd市,使原先分散于龙门山、龙泉山一带(cd周边山区)的三线项目划入cd管辖 。在此背景下,许多原隶属重庆第五机械工业部体系的三线企业相继调迁cd,一批核心军工科研单位落户蓉城,对cd产业产生巨大影响 。下面列出1980-90年代重庆支援cd的主要迁建项目:
1980年代中期 航天062基地(万源)迁建cd龙泉驿区 整体迁建 航天工业 西南地区运载火箭核心基地迁至cd,组建航天工业第七研究院 ;重庆原拟承接该项目,已在石桥铺动工建设,后决定改迁cd,仅在重庆保留少部分单位和学校 。cd由此成为我国重要航天基地,“卫士”系列火箭等军贸产品在此研制。
1980年代后期 核工业909基地(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原址乐山夹江)总部迁cd 总部迁移 核工业 我国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研制单位。在完成首座核反应堆研制后,将研究总部搬迁至cd拓展核电站、核医药等民用领域 ;由此cd汇集了核动力研发高端资源。
1980年代后期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585所,原址峨眉山)迁cd 整体迁建 核工业 聚焦受控核聚变研究的国家科研院所,调整期间整体调迁入cd 。该院后来推动我国“人造太阳”核聚变实验装置研制,使cd成为和平利用核能的前沿重镇之一。
1990年代初期 九院民用产业部 (“银河·596”工程,原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绵阳) 部分迁建(民品) 核技术应用 九院的民用电子计算与信息工程部门(代号596“银河”)整体搬迁cd 。这使cd在核技术和平应用(如高性能计算等领域)上获得重要力量。
1990年代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分部) 布点新建 航空工业 我国空气动力实验核心机构,其本部在绵阳安县建有亚洲最大风洞群 ,“七五”期间在cd设立分部,完善cd周边航空科研体系(如在广汉新建四川航空液压机械厂,在雅安新建一批航空仪表厂 )。这些布局增强了cd航空产业的配套能力。
1990年代中期 航空燃气涡轮研究院624所(绵阳)科技开发部迁cd 部分迁建 航空发动机 全国唯一的燃气涡轮高空试车台所在单位。其科研开发部门于90年代调迁cd,并入cd航空产业体系 。迁入后,该所开始预研中等推力航空发动机WS-19,现已基本成型,支撑了我国隐身舰载战斗机发动机研发 。
1980年代 第五机械工业部属部分兵工“三线”企业(重庆辖区)调整并入cd 成建制迁移/并入 兵器工业 一批原布局在川东、川北山区,归属重庆兵工部门管理的军工厂在调整中迁至cd周边。如071基地等兵工科研单位并入cd高新区。据地方志记载,重庆江津等地曾有兵工厂整体南迁入眉山、cd一带。此类调整使cd新添若干军工骨干企业,其具体名单多记载于机密档案,公开资料仅笼统提及 。
表:1980–90年代重庆及周边三线单位向cd迁建项目概览
上述迁建举措使cd在90年代形成了电子工业、航空工业、民用核工业、航天工业“四大王牌产业” ;这些产业核心企业大多源自三线时期的积累和调整期的迁入,在cd集聚后培育出众多院士专家,密集的高端产业链初具规模 。相较之下,重庆在调整中更多地**转向自身军工企业“军转民”**的发展(如嘉陵、长安等厂开始生产民用汽车摩托),而将部分战略科研力量让渡给cd,实现了渝川两地产业布局的新平衡。
对口支援与资金安排: 80年代的“三线调整”强调****支持与地方自力更生相结合。在1984年长沙召开的三线企业调整工作会议上,******三线办明确了调迁资金的分担比例:****补助40%, 行业主管部门或省市财政安排30%, 企业自筹30% 。据此,像062基地这样的大型迁建工程,其基建和搬迁经费约四成由****专项拨款,四川省和原主管部门承担三成,剩余三成由企业通过清产核资、处置闲置资产等方式自筹 。由于调整时重庆仍隶属四川省,其地方财政亦需承担部分支出,可以说重庆在资金上间接支持了这些迁往cd的项目。此外,一些重庆原有单位在军民结合改造中,将资产、技术作价投入cd的新建企业,也是支援的一种形式。例如核动力院迁cd时将原址的大型试验设备随同调入,相当于几亿元实物投资。总体来看,1980–90年代cd承接三线单位的过程,得到****财政的大力扶持,也凝聚了四川省内(含重庆)财力物力的倾斜支持。
技术和管理人才支援: 在迁建过程中,大批科研管理人才随单位一同调入cd。这其中既有从重庆分流出的专家,也有从全国汇集的人才代表:比如王春才同志先后担任cd三线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和******三线调整办负责人,长期坐镇cd指挥西南地区的“三线”调整 ;又如航天062/064基地合并迁蓉时,cd新兴仪器厂(719厂)的工程师周治华奉调支援航天基地建设,从1966年进驻064基地,逐渐成长为062/064基地的主要领导,基地合并后担任062基地党委****,后来在四川省政协任职 。周治华的经历表明cd本地也有人才支援了在渝布局的航天工程,进而随基地落户cd。同样地,核动力院909基地迁cd的过程中,两位著名技术领军人物——彭士禄院士(核潜艇之父)和赵仁恺院士一直在四川主持研发工作 ;他们率领的团队为首座核潜艇陆上堆付出了卓绝心血,全国调配的数千家协作厂中包括重庆的配套厂 ,最终这一成果在cd落地开花。可以说,每一项从重庆及周边迁入cd的重点工程背后,都有人才的流动与贡献:既有像周治华这样从cd输送出去再回流cd的专家,也有许多从重庆等地直接调入cd的新骨干。虽然无法穷尽列出人员名单,但这些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奉献,保证了迁建项目在cd顺利开花结果。
作者: 细无声123 时间: 2025-6-25 16:35
重庆在给成嘟市做转移支付。
作者: 重庆人在经典 时间: 2025-6-25 16:41
历史一直都在
作者: 千翻 时间: 2025-6-25 17:06
像极了农夫和蛇的故事。这个白眼狼是重庆一口一口喂大的
作者: fightsanta 时间: 2025-6-25 17:21
好文 先收藏起来作为在其他平台打厕都贱人逼脸的素材
作者: zdd68 时间: 2025-6-25 17:21
建国前重庆就有上千家企业,几百亿资产的家底。同时cd工业只有三根半烟冲,其中一家是火柴厂,半根烟冲是洗澡堂。
作者: 五宝老腊肉 时间: 2025-6-25 18:05
那一寸半的半根难道不是灾区男人的丁丁?
作者: 灬S柒 时间: 2025-6-25 19:29
这也反应了另一个重要问题 你家底再强 上面没人 人家也能通过权利一点点挖空你家底 所以 要吸取这个教训
作者: 千翻 时间: 2025-6-25 20:06
现在上面仍旧如此咋办?
作者: 浴火重生 时间: 2025-6-25 22:18
谢谢笔者,谢谢楼主,非常重要的史料,慢慢看慢慢消化!
作者: 刚子1223 时间: 2025-6-26 08:54
666。 现在敢于在视频平台发声的重庆人少,全是些网络营销 吃播 拉流量的号,还有隔壁口音装重庆人的,伪造重庆ip说重庆反话的人,不胜枚举! 本地人该想想为撒子了!
作者: 刚子1223 时间: 2025-6-26 09:01
吃大锅饭时代 大部分人没想这么多 但是现在说重庆拿隔壁一针一线还要重庆人感恩戴德的行为 就无耻了! 那些隔壁新进城的一天吃不完要不完 贬低重庆的,真没想过他祖坟埋在哪里,一天胡说八道的。重庆人应该了解自己文化历史才是当务之急,说什么 川。什么渝的 真没想过半个世纪 是自己父辈付出,才有这个城市存在,被一帮人洗脑,找不自己祖先,是本市失败!
作者: 刚子1223 时间: 2025-6-26 09:03
警醒! 看看第一句话 城 渝 线开通带来的结局, 有脑子的人 数算几十年两地货物来往 价值,就晓得一些东西,还不说其他的
作者: 刚子1223 时间: 2025-6-26 09:07
本帖最后由 刚子1223 于 2025-6-26 09:49 编辑
老哥客气了。有感而转,重庆一个时代是在2000年前后文化舆论的强势,现在物是人非。看看隔壁在平台上弄些不知道那里来的茶馆文化都敢说,重庆人连一个大学教授都拿不出来,讲历史的人都没有,甚至平台上都是些旅游梅子,连普通话都说不称透!
作者: 刚子1223 时间: 2025-6-26 09:12
要强势, 很多不干事才是真的。这边一个区级干部是别人一个市级,看看那些撒子事嘛,成天在区级官媒上 视察这里视察那里,没见拉来招商的,吃老本的多哦。
作者: 刚子1223 时间: 2025-6-26 09:22
有时候没认真算过帐 现在被对方反咬 确实很惹人讨厌。
作者: 好事双庆 时间: 2025-6-29 12:17
本帖最后由 好事双庆 于 2025-6-29 12:22 编辑
重庆在给成嘟市做转移支付。像极了农夫和蛇的故事。这个白眼狼是重庆一口一口喂大的
作者: 好事双庆 时间: 2025-6-29 12:18
一针见血!
作者: chuinbss 时间: 2025-6-29 12:42
一座城市的品质、品德乃由这座城市的人民决定的,我们不妨拿渝蓉两城做个对比。
1、重庆直辖是依靠三峡工程、依靠库区十几个贫困县,为带动库区经济发展而设立的,参与直辖过程的许多老同志至今还活着可以作证,也有大量的文件,会议记录可以证明。但重庆人一直否定重庆因三峡工程,库区扶贫而直辖的事实,造谣篡改说是为了避免“cd剥削重庆”、“重庆养活四川”等等,是“恢复直辖”;还恩将仇报的反手说“四川甩给重庆十几个库区贫困县”等等。
重庆某些人篡改直辖原因,本质上是把****交给重庆“库区扶贫”的任务篡改成“引领西部”,也就理所当然的要压四川、压cd一头;从而在政策上、利益上获取更大的好处,这同时也助长了重庆的野心,成为西部地区的一大不稳定因素。
2、重庆人一直强调重庆过去是四川省上缴税收最多的城市,装作一幅受了多大委屈的样子,但闭口不谈重庆同样是四川投入最多的城市,要远远多于省会cd的事实,也闭口不谈重庆的投入与产出比一直不如cd的事实。重庆直辖前一直免费吃四川(属于省内)的粮食,直辖后才发现自己粮食不够吃,跨省调粮还需****批准,还须掏钱。另外重庆建设一座大桥、打穿一个山洞要耗费四川3年的交通经费都不够。
3、库区百万移民,四川承担了重庆地区跨省移民总数的95%以上,主要安置在条件较好的cd、德阳、眉山地区,大部分安置在了cd,但重庆从来不提及此事。
4、1994年国家就出台了税改政策,实行分税属地化管理,也就是设立在某地的企业均由当地****征税,但cd为了支持四川各地的经济发展,一直没执行国家税收政策,设置在cd的四川省属企业或四川各地市所属企业税收一直由四川省税务局直接征收,cd一分不要,直到二十二年之后的2016年四川才执行****税收政策,发文件要求上述企业由cd征收,但截止到目前cd依然不收阿坝、甘孜、凉山设置在cd企业的税收,这部分税收直接由“三州”直接征收。重庆某些人居然不知羞耻的攻击cd,说cd“吸血四川”,事实是同时期重庆对设置在重庆的省属企业一分钱的税都没有少收。
5、重庆无赖网痞还有一个论调,“恢复重庆TLJ”。真是无耻到极点,要说“恢复”,先来cd人民公园看看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 “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吧;清末“汉川铁路公司”的总部就在cd。为捍卫“路权”,四川人民尤其是cd市民用鲜血和生命打响了反清起义第一枪,从而触发了清朝灭亡的“辛亥革命”。你重庆有何脸面在cd面前谈“恢复重庆TLJ”。
6、清末民初,军阀混战,重庆相继被云南、贵州军阀轮番占领,对重庆长期掠夺。是以cd为首的川西军阀最后赶走了云贵军阀,在重庆发展高等教育、建设自来水厂,建设城市街道,市政公园,重庆人历来都回避这段历史。
7、重庆地处山区,是躲避战乱的好地方。和平降临,抗战时期内迁的企业必然回迁,但重庆人从来都是把这种失落莫名其妙的怪罪在cd头上。每当重庆想在国内出人头地,想引起****注意,重庆人一定会碰瓷cd,主动挑起“渝蓉争端”。1954年,国家撤销了11个民国时期的直辖市,其中包括重庆,别人的城市都没说什么,只有重庆莫名其妙的怪罪cd。
8、重庆人喜欢拿抗战时期的“陪都”说事来拔高自己。但重庆人从来不提抗战胜利后,中国******发表新华社论《感谢四川人民》,蒋介石在cd发表《向四川父老乡亲告别书》,这时重庆在哪里?
作者: 好事双庆 时间: 2025-6-29 13:11
本帖最后由 好事双庆 于 2025-6-29 13:18 编辑
打胡乱说,一派胡言。三峡工程都已经是重庆第三次直辖了。重庆什么时候成为四川投入最多的城市了?把国家的决策部署说成是你四川给予重庆的,假打耗子脸都不要了。国家给重庆,你们却利用省会权力搬重庆的。
假打的灾区狗还在这里颠倒黑白,重庆养你们下贱的川狗五十年,川狗不知报恩反而经常反咬一口,所以屡屡被天谴
震都8级伤亡几十万,缅甸7.9级伤亡几千人,虽然它们都是长期诈骗假打吸血割腰子的罪恶之源而遭天谴,但是为何结果却是前者比后者更惨上百倍?因为前者的罪孽深重超过后者上百倍。
作者: chuinbss 时间: 2025-6-29 13:19
好事双庆 发表于 2025-6-29 13:11
打胡乱说,一派胡言。三峡工程都已经是重庆第三次直辖了。重庆什么时候成为四川投入最多的城市了?把国家 ...
死猴子每贴都在怨恨诅咒四川,地下那几十万亡灵想看猴戏的时候一定会请你去表演,也不枉你死猴子心心念念他们十几年
作者: 好事双庆 时间: 2025-6-29 13:21
又开始玩双标装无辜的白莲花了
假打的灾区狗还在这里颠倒黑白,重庆养你们下贱的川狗五十年,川狗不知报恩反而经常反咬一口,所以屡屡被天谴
震都8级伤亡几十万,缅甸7.9级伤亡几千人,虽然它们都是长期诈骗假打吸血割腰子的罪恶之源而遭天谴,但是为何结果却是前者比后者更惨上百倍?因为前者的罪孽深重超过后者上百倍。
作者: 刚子1223 时间: 2025-6-30 09:16
我总结下你的言论,
- 重庆之所以直辖,是为了三峡工程和扶贫库区贫困县,不是因为城市地位或经济实力。
- 重庆人故意否认这一事实,声称直辖是因为避免被cd剥削、恢复历史地位。
- 重庆人的说法是歪曲历史,属于编造谣言。
- 他们反而攻击四川,说四川把贫困县甩锅给重庆,是“恩将仇报”。
- 重庆人将“库区扶贫任务”包装成“国家赋予引领西部重任”是一种本质上的****包装和欺骗。
- 这种包装逻辑意味着重庆要在地位上压过四川,压过cd。
- 重庆正是借着这种说法在争取政策和资源上谋取更多好处。
- 最终,重庆的“野心”因此膨胀,已成为西部不稳定因素。
[size=14.6667px]
[size=14.6667px]看起来是不是存在逻辑性了?呵呵 从否定重庆直辖开始,然后欺负成X为动机 加上z治定罪, 好一个 道德批判 加 历史否定 加 区域压制的恶劣手法。你言论中大量污蔑和毫无历史根据和数据说法 看起来十分幼稚 可笑!
作者: 刚子1223 时间: 2025-6-30 09:32
本帖最后由 刚子1223 于 2025-6-30 09:39 编辑
有点间隙时间 陪你玩玩 隔壁 一帮新进城无知之人 不仅看不懂红头文件 甚至好几次篡改文件 大家还记得西部陆海通道 箭头 被改为指向CHENG 都 这个事吗 放古代是杀头之罪 哈哈! 发一段 领导官宣文件,好好研究,
各位代表:
今年2月,八届全国人大****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了******提出的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决定提请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现在,我受******的委托,就《******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作如下说明:
重庆市是我国特大城市之一,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枢纽。1929年正式设市。建国初期,曾是********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所在地,为****直辖市,1954年改为省辖市。1983年******决定将重庆市列入首批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并辟为外贸口岸。重庆市对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论证,拟将四川省的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划入重庆市,设立重庆直辖市,总面积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2万人。
设立重庆直辖市是国家为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这样做的考虑是:第一,有利于充分发挥重庆市作为特大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川东地区以至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庆市与西南各省和长江上游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以重庆市为中心,川、黔、滇三省部分地、市参加的重庆经济协作区多年来的工作,促进了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设立重庆直辖市,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它的区位优势、“龙头”作用、“窗口”作用和辐射作用。第二,有利于加快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四川省由于所辖人口过多和行政区域过大,给行政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设立重庆直辖市,有利于四川省集中精力抓好其他地区,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第三,有利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库区移民的统一规划、安排、管理。现在的重庆市和万县市、涪陵市的移民任务,占三峡库区的2/3以上。设立重庆直辖市,将移民工作统一管起来,有利于国家对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政策的落实、资金的统筹安排和管理,有利于把移民工作做得更好,促进三峡工程建设。
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条件已经具备:第一,重庆市作为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与海外经济往来的重要内河口岸,经济基础比较好。第二,重庆市是西南地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中心。第三,重庆市是计划单列市,各项经济、财务指标容易与四川省划开,不存在难以解决的矛盾。1996年9月,经******批准,四川省已将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委托重庆市代管。为了解决其管理农村人口多、面积大、移民任务重的问题,经******批准,重庆市已增设了移民、扶贫、农业和农村工作机构。从实践看,运行情况良好。
在方案酝酿过程中也提出过设省的方案。经过反复调查、论证、比较,从稳定全国行政区划的大局出发,认为四川省的格局不宜作大的变动。同时考虑到,如果设省,难免要建立一整套省级机构,增加编制,增加非生产性建设和行政、事业经费,势必耗费财力;设省后重庆作为省会城市,不但与省机构重叠,也不利于发挥它在长江上游和我国西南地区中心城市的作用。所以,在认真权衡各方面因素之后,选择了设重庆直辖市的方案。
为了减少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将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结合重庆直辖市农村人口较多的实际情况,对其管辖的行政区域的建置和划分作必要的调整。由于重庆直辖市所辖区域移民任务重、贫困人口较多,******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扶贫工作方面给予适当的支持。
看好了重点部分,叫你发展川西,反过来搞阴谋论 搞卡脖子工程, 几十年如一日,悲哀
作者: chuinbss 时间: 2025-6-30 10:03
刚子1223 发表于 2025-6-30 09:32
有点间隙时间 陪你玩玩 隔壁 一帮新进城无知之人 不仅看不懂红头文件 甚至好几次篡改文件 大家还记得西部 ...
某地篡改歪曲***一号钦点的四川是国家战略腹地同样龌龊,自批某地是国家战略腹地“黑心城寨区”现在怎么样
作者: 好事双庆 时间: 2025-6-30 15:24
溯本清源 以正视听
作者: cqpsp 时间: 2025-7-2 00:35
重庆被cd剥削的血泪史


作者: B级人生 时间: 2025-7-2 02:08
刚子1223 发表于 2025-6-26 09:07
老哥客气了。有感而转,重庆一个时代是在2000年前后文化舆论的强势,现在物是人非。看看隔壁在平台上弄些 ...
讲文化历史的有啊,比如说那个啥子取名“水煮重庆”的黄角垭农转非,不过是屁股歪起坐起给你讲的,重庆就是这种吃里扒外、舔川卖渝的狗杂种和事不关己、麻木不仁的废物太多……才让少数真正爱重庆爱家乡的人寒心。
作者: 刚子1223 时间: 2025-7-2 09:35
在给哪个cd进城的 说一个官方数据 认真阅读 不要开黄腔!
关于做好三峡工程库区
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工作的若干意见
******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移民开发局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安置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三峡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党****、******十分重视这一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几年来,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库区各级党委、****和广大移民群众的积极努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进展顺利。根据今年召开的******三峡工程移民工作会议和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现场会议精神,对农村移民要坚持多种方式安置的方针,把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安置与自找门路安置结合起来,加大外迁安置工作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村移民外迁安置。为了切实做好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的任务与进度要求
(一)调整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全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人数由原规划8.3万人,增加到12.5万人。其中:湖北省2.5万人,全部在本省非库区县安置;重庆市10万人,在本市非库区县安置2万人,投亲靠友、自主分散安置1万人,出市外迁安置7万人。
(二)重庆市三峡库区出市外迁安置的农村移民(以下简称外迁农村移民)7万人,分配给以下省(市)进行安置:四川省9000人,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广东省各7000人,上海市、福建省各5500人,安徽、江西、湖南省各5000人。上述11个省(市)要各选择一个县进行接收外迁农村移民安置试点,每个试点县接收安置150户,约600人。
看清楚!换算后,四川的外迁移民占比仅约 12.9%(9,000/70,000),远低于你所称“95%”的数字。
作者: chuinbss 时间: 2025-7-2 11:09
重庆市三峡库区出市外迁安置的农村移民(以下简称外迁农村移民)7万人,分配给以下省(市)进行安置:四川省9000人,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广东省各7000人,上海市、福建省各5500人,安徽、江西、湖南省各5000人。上述11个省(市)要各选择一个县进行接收外迁农村移民安置试点,每个试点县接收安置150户,约600人。
百万三峡大移民,上面这个数据不是全部移民数据,四川很多县市都接收了三峡移民安置,修有不少专门的移民街移民村
作者: B级人生 时间: 2025-7-2 12:25
chuinbss 发表于 2025-7-2 11:09
重庆市三峡库区出市外迁安置的农村移民(以下简称外迁农村移民)7万人,分配给以下省(市)进行安置:四川 ...
不要拿当年某个乡镇的外迁数据以偏概全,你四川的三峡移民接收人数比起其他省市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1 |